杨少华越战亲历(一)

《芳华》背后是最真实最残酷的战场 一位军长之子在老山前线的精神炼狱 尘封三十三年后的寻找 本文刊登于1985年11期南京《青春》头条号,曾获江苏“长城杯”首届报告文学奖,并在当时《文汇报》、《南京日报》等十余家报刊转载、连载,影响颇大。今日再刊,与朋友们一起回顾那即将被历史尘掩了的战争故事。 笔者有幸在杨少华参战归来后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闻名全国的“将门虎子”,与胡松植先生合作,撰写...
编者按 在我军杰出将领的行列中,许世友将军的一生闪耀着一种独特的光芒,几十年来,他的传奇故事像神话似地在民间流传。本文所描绘的只是将军的一个缩影,却生动地将已离去的将军的本色展现在我们面前。 未尽的茅台酒 许世友将军素描(上篇) 伍 山东是展现许世友军事才干的大舞台 除了在大别山、四川的战斗外,许世友最得意的戎马生涯就是在山东八年的战争历程。 "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
编者按 在我军杰出将领的行列中,许世友将军的一生闪耀着一种独特的光芒,几十年来,他的传奇故事像神话似地在民间流传。本文所描绘的只是将军的一个缩影,却生动地将已离去的将军的本色展现在我们面前。 壹 1985年10月23日下午,也就是许世友将军去世的第二天,我随同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政委傅奎清拜谒了将军的故宅——中山陵八号。 这是一幢黄墙灰瓦的两层楼房。楼前有两株粗壮高大的法...
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走了,走得匆忙而踏实,就像当年走向百色,走向长征,走向太行山,走向大别山,走向淮海战场...... 邓小平同志逝世后,笔者有幸先后采访了曾跟随小平同志南征北战的杜义德、刘昌毅、尤太忠、鲁瑞林、欧致富等老将军。这批在战争岁月“流血不流泪”的钢铁战士眼中闪烁着悲痛的泪花,回忆了他们耳闻目睹的“邓政委”印象。 当笔者来到欧致富将军家时,老人正端坐在客...
本文主人公叶其龙,浙江温州人。他和他的儿子国麟、国虎及17位家庭成员,于1972年开始制作工艺微缩景观——大观园,1986年全部制作完成。大观园缩微景观的比例为实物的三十分之一,全部装搭起来,占地面积可达100多平方米。大观园微缩景观,先后在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广州、福州等地展览,参观人数达数百万。 在1986年前后,笔者曾多次采访叶其龙先生,报道了他在全国各地展览的消息。此文刊登于1988年11月南京《...
《金乡奇闻》发表前后经历 《金乡奇闻》是1981年7月,笔者与顾国璞、葛林宥在《瞭望》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全文2千字左右,今天重新读它,恍如隔世,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更会觉得匪夷所思,这也能算奇闻吗? 这篇文章里所写的人和事,在当时的温州,浙江,甚至全国都是匪夷所思的奇闻。为什么?因为在当时,虽然城市的个体户已经悄悄出现,农村的大包干也在偷偷进行,但私营经济仍然还是“万恶的资本主...
尤太忠将军
尤太忠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著名战将,1918年出生于河南光山县砖桥乡龙岗村。将军南征北战,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不朽的战功。建国后曾任十二军军长、先后担任成都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第二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恢复军衔制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尤太忠文化不高,生前反对为个人著书立说,基本上没有留下多少现成的文史资料。1998年尤太忠逝世...
按 语 赵章光,现为北京101控股集团董事长,中国生发品牌章光101生发精的发明者。30年前提起赵章光,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到如今由赵章光发明的生发美发品牌仍活跃在中国的大小城市中。 这是30年前未能发表的一篇旧作,写于何时,已记不清了。当时我正任职南京军区新华社记者,偶然间看到《参考消息》登了一篇北京车站倒卖、炒卖101生发精的文章,由此对这位温州同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匆匆走上了回温州老...
这是一个人和一本图文书的故事,也是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故事,更是一个人和一段历史的故事。
2001年8月,一本名为《生活在邓小平时代》的图文书在全国各地热销。许多人从这本书中惊讶地发现,以往对南方的改革开放的印象大多汇集在这里。
略显苍老而又尴尬的大龄青年集体婚礼中的新人们;
高第街上含羞而胆祛的女服装个体户;
挂着邓小平像的普通农家;
正在简陋教室里走“猫步”的选美女郎;
...《木棉花开》是《广州文艺》2008年4月期发表的一篇报告文学。这篇描写任仲夷与广东改革开放历程的文章一经面世,便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大媒体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一股自发的媒体宣传热潮。除了上千家报刊转载外,还先后获得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2009年8月)、“新中国六十年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2009年12月),2010年10月入围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差之毫厘而擦肩而过。那一年,《木棉花开》作者李春雷一炮而红,被称为报...
那一年,青涩男孩郑炎潮还是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位在读研究生,专业是经济学。 这时候,他用自己的眼睛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与广东现实之间竟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界定,个体经济的雇工不能超过8人,超过这个数目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其性质是资本家剥削。根据这个论断,国家对个体经济的帮工和学徒数目进行了明确规定,不允许超过雇工8人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