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谁最早提出“邓小平时代”?
中国古代,皇帝的更替,往往要改换名号,如年号、谥号,或庙号。汉高祖时叫庙号,隋炀帝时叫谥号,清朝皇帝叫年号。无论如何称呼,其实只是人员更替而已,无关该朝的性质和内容变化。
 
而“邓小平时代”则不同。
 
邓小平逝世四年后的2001年8月,安哥摄影集《生活在邓小平时代》,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是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为视觉八十年代图,下册为视觉九十年代图。据安哥回忆,提出“邓小平时代”这个名号时,有关编辑和他曾犹豫再三,颇费周折,因为在当时的公开出版物上没见过。最后还是一位年轻的总编拍板敲定。
1985年 广州 “第一个敲开中国大门的西方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慕名参观清平街自由市场
1986年 广州 英女王来访时,皇家游艇停泊在黄埔港,只有外事办和港务局的干部迎接
 
据悉,这以后的2013年傅高义著、冯克利译的《邓小平时代》(可代表官方文本),才在三联书店出版,距《生活在邓小平时代》一书迟了12年。这说明,“邓小平时代”这一称呼,并非官方赠封的名号,而是安哥等在民间发自内心呼唤出的“大众心声”;并非标识代际的更换,而是最真实反映了整个中国那一时段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它在民间最早流行,也将在民间永久存活。
 
 
安哥说:什么是“邓小平时代”?
 
“ 邓小平时代的开始是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行为标志的,30年转瞬又过了。回首当年,真觉得这世界变化快。这变化是邓小平带领咱们“摸着石头过河”过来的。这“摸着石头过河”,对老百姓来说就是“跟着感觉走”,走了30年,生活的空间比此前那“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年代要丰富了许许多多。”
 
 
“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向就是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奔小康”的政策。广东是中国最大的侨乡,这里的老百姓首先看到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拎着大包小包回乡。他们还带来了彩色电视机和录音机。人们可以听到小巷深处传出的港台流行歌曲。当时一位香港朋友给我带来了一副当时风行大江南北的塑料太阳镜,我那还不到半岁的女儿戴上塑料眼镜时,她愣了,还仰起个小脑袋一本正经地看起了外面的风景……
1987年 广东广州 泰康路木排头的小巷婚礼
1988年 广东中山 富裕起来的农家给女儿们买了钢琴,还从广州和北京聘请了钢琴老师
1995年 广东广州 搬屋工人在宿舍看电视
1995年 广东广州 开幕剪彩、奠基典礼、庆典迎宾都少不了礼仪小姐 
1995年 广东广州 在火车站买票的人龙一眼望不到头
1995年 广东广州 西湖路灯光夜市是中国最早的时装夜市
1996年 广东广州 理发店里打“大哥大”的顾客
1985年 广东珠海 珠海花农每天清晨都乘船去澳门卖花
1985年 广东中山 早期“三来一补”乡镇企业里的女工都是“洗脚上田”的本地妇女
1987年 广东五华 深圳市以扶贫的名义在广东山区招工,来报名的少女轮流由干部登记并量身高
1996年 广东广州 电视台在播纪录片《邓小平》
 
安哥的来函
 
谢谢吴主席。
当年我的《哥哥不是吹牛皮——安哥的故事》还是您建议我将故事从30年扩充到60年的。使此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更强了。其中的段落还被颜长江等年轻朋友编进了他们的散文集里。
我在书中以自己的60年的生活史见证了新中国的历史;见证了文革的知青史(不少作家爱写西双版纳的知青史);见证了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的生活史;以及民间的纪实摄影史(我策展的《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影展成为经典)。
我这次“客串”作家,让我联系到许多小学同学、中学同学、知青同学和摄影界的许多朋友,大家聊起了许多过去的故事。总有一天,我将把这本书重写一遍,把过去的故事和今天的故事串起来。
 
安哥
2018.2.3
 
 
以上配图为安哥摄影作品,感谢安哥授权提供本文照片!
 
文 | 吴东峰  图 |安哥  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校 | 杨梅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