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林彪事件中的“四大金刚”之黄永胜
1971年9月13日凌晨,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的林彪及其妻叶群、子林立果等人乘一“三叉戟”飞机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外逃,于蒙古国上空坠毁,史称“九一三”事件,又称“林彪事件”。
 
林彪事件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掌握军队要职的开国将军,被称为林彪事件的“四大金刚”,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的审判。
 
本系列人物稿为吴东峰先生20多年前的旧作,是最早采访并公开发表的黄吴李邱的专访。文章以相关当事人的零距离口述,为后人提供了林彪事件背后的部分真相,及有关细节。
 
作者1994年4月开始采访,历时六年后,即2000年5月、2001年7月由《同舟共进》和《中国报告文学》删节发表。可惜此时四位“金刚”均已作古也。
 
感谢王家生、李炳银两位勇敢的主编为本文的发表做出最后的拍板,否则文中所反映的内容如李作鹏所说的就让“老鼠啃掉”了。
 
此次发表为作品原件,并略有增删和改动。
 
 
武将不敌文官,胜于战场,败于情场
——纸上谈兵点评
       
壹  
 
   
 
黄永胜将军,高大魁伟,长耳厚唇,貌丰神朗,神采飞扬。
 
将军性格沉稳果断,办事雷厉风行,对人豪爽大方,打仗机动灵活。第四野战军五十五军政委王振乾谈到对黄永胜印象是“洒脱”,此为东北的大白话,既有豪放又有潇洒的意思。
 
王振乾说,黄将军性格豪爽,声音洪亮,不但有主见,而且点子多,凡事既善于做出决断,也善于灵活处置。
 
黄永胜将军原名黄叙钱。湖北咸宁人,放牛娃出身。曾读一年私塾,参加红军后积数十年军功及成就,官至解放军总参谋长。
 
1927年秋,将军随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某日,国军偷袭至红军前敌委员会与红四军军部附近,时任班长的黄永胜主动率全班奋起反击,击退敌军。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问之姓名,将军答:“报告毛委员,我叫黄叙钱。”
 
毛泽东又问:“哪个叙字哪个钱呀?”
 
将军答后,毛泽东说:“叙钱,叙钱,革命战士不应讲钱嘛!”
 
随即为黄永胜改今日名,人人叫好,又响亮又吉利。
 
 
军旅作家、八路军老战士白刃认为,黄永胜并非印象中典型的“大老粗”军人。他是受过旧式启蒙教育的军官。爱学习、喜看书、好思考,且能接受新事物。
 
白刃说:“黄永胜是由普通士兵中脱颖而出,一级一级打上来的我军高级指挥员,在东北战场上受到林彪、罗荣桓的特别钟爱。”
 
张实杰将军与笔者言:“黄永胜将军智勇双全,但猛不如韩(韩先楚),谋不如邓(邓华)。”继言:“黄永胜是一位综合素质全面的司令员。”
 
邱会作回忆,六十年代初,罗荣桓元帅曾谈到高级干部优缺点时,对黄永胜将军有如下评价:
 
“黄永胜是武昌警卫团的,我们一起上井冈山。这个人有很多优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工作很努力,不甘落后,打仗勇敢,同群众关系很密切。当然他也有缺点,没有缺点不是更好吗?这是不可能的。没有缺点的人是没有的。”
 
 
据黄永胜之子黄春光回忆,黄永胜保留一枚红军时期的三级红星奖章,铜质,通径4.1厘米,底衬一枚五角星造型,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该奖章彰显了黄永胜在红军时期的“特殊功勋”:
 
时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团长的黄永胜,在反围剿的历次作战中,因为指挥果断,用兵灵活而屡建战功。
 
战史称,1934年2月,国民党集中三个师在福建建宁山岬嶂向红一军团猛攻三日,在各团的配合下,黄永胜率三团奋勇插向敌人的侧翼,发起猛烈攻击,一举退敌数里地。
 
1934年8月,国军李延年四个师浩浩荡荡而来,妄图先下汀州,再取瑞金。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发起了温坊作战,歼灭了李延年的先头部队。黄永胜率三团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攻势凌厉,敌人全线溃退。在这次战斗中,黄永胜腿部负伤,简单包扎一下又继续指挥作战,战后受到军团首长的表扬。
 
据军史记载,1933年7月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定于“八一”建军节颁发红星奖章,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 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也作出决议,为“领导南昌暴动的负责同志及红军中有特殊功勋的指挥员和战斗员授予红星奖章”。
 
 
红星奖章,只在1933年、1934年“八一”建军节和1935年7月18日颁发过。
 
在第一个“八一”建军节颁奖仪式上,被授予一等红星奖章者有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被授予二等红星奖章的有陈毅、张云逸、罗瑞卿、肖克、何长工、罗炳辉等,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的有程子华、王震、李天佑、杨得志、杨勇、苏振华等。
 
据统计,在红军时期,荣获红星奖章的官兵总计不到200人。
 
1934年黄永胜因战功而获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黄春光言,传说这种奖章不仅荣誉很高,而且还可以“保命”,当时有不成文的规定:获奖人如果犯了杀头之罪可以降罪一等。
 
黄永胜将军晚年忆此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个奖章可珍贵了!军事博物馆的同志说,这个红星奖章,比建国后三个一级红星功勋章还珍贵。但在庐山会议上没有保住我的倒霉之命!”
 
 
“黄永胜到八纵只待了两个月,就打了一个杨杖子大捷。《东北日报》报道说,杨仗子战斗,给陈诚屁股上踢了一脚。”
 
时任八纵二十四师师长的丁盛,谈起杨杖子大捷,对黄永胜的指挥钦佩不已,大翘拇指。他说:“他这次战役指挥对我们部队印象很深,觉得黄永胜打仗就是很硬的。”
 
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冀察热辽军区,组建第八纵队,林彪就把黄永胜派去当司令员。八纵是地方部队组成,没打过大仗。但秋季攻势一上手,黄永胜就率八纵在杨杖子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1947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发新华社讯报道杨仗子大捷如下:
 
眉题:蒋匪东北内战动脉支离破碎
主题:我军横扫北宁铁路
副题:杨杖子之捷歼敌万二千
 
报道刊冀察热辽人民解放军前线指挥部发表的第二号战报云:
 
“我冀察热辽人民解放军一部,于本月十六日收复锦西外围重要据点杨杖子,歼敌暂二十二师及暂五十师一部共四千六百余后,敌由锦州调来四十九军之七十九师及一〇五师两个师全部,再次侵入杨杖子,我于二十一日十三时开始猛烈总攻,至二十二日十八时守敌全部崩溃,狼狈回窜,我军分途堵截猛追后,敌全部被歼,共毙伤敌官兵一千余名,俘敌官兵共一万零七百六十名(编者按:二十五日电讯报导之初步统计被俘敌,为六千余人)。被俘敌重要军官已查明者,有一〇五师参谋主任吴稚致,三一五团团长陶立宇,七十九师二十三团副团长董伯踌。缴获山炮、六零炮等共六十五门,掷弹筒十七个,轻重机枪三百零四挺,其他战利品甚多。上述统计,地方武装及民兵缴获者未包括在内。”
 
杨杖子战斗关键时刻,也就是21日,第八纵司令员黄永胜、政委刘道生受领围歼国军第四十九军战斗统一指挥的任务,向敌发起总攻获大捷。
 
丁盛在杨杖子之仗中,亲见黄永胜、刘道生等纵队领导在三个坎子前面指挥,他说,那天下午我去了,黄永胜就给我们师交待任务,很具体细致:你看见了没有?敌那个师在那里,你们从那里出发,不能先打,到时候再打,从那个地方开始打,打到那个地方。
 
黄永胜谈起杨杖子仗,便眉飞色舞,眼光发亮。他曾如此总结说:“杨杖子,兵力上一比一,我消灭他一万几千人,敌我伤亡率是一比七,就是说我们学会了能够以更少的伤亡和更少数的弹药,取得更大的胜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开始学会了林总司令‘一点两面’战术,在鱼鳞似的层层密密包围中,蒋匪不投降就休想活命。”
 
丁盛将军回忆,杨拐子仗大捷后,林彪讲了一句令黄永胜铭记一辈子的话。林彪一边看捷报,一边吃黄豆,脸上露出难得的笑意,他说:
 
“八纵队有个主力的样子了。”
 
 
 
黄永胜将军带兵有方,治军有术,尤其对基层部队管理教育的思考和方法,心得多多。
 
黄永胜将军言,管理教育,犹如制作木桶,不但要把木板刨光刨平,外围还要上竹箍,不然桶还是散的,仍然不能装水。这个“刨”就是教育,“箍”就是管理,两者密切结合,才能成为有组织的力量。
 
解放战争中,四野部队南下时,黄永胜将军曾组织连以上干部言传身教行军中的管理教育经验,“行军中的管理管什么?理什么?衣食住行都要管,都要理。”
 
黄永胜说得很具体:“所谓衣,就是穿得舒服吗?鞋子合脚吗?袜子里有线头有没有剪掉呢?包脚布包得好不好?所谓食,就是战士吃饱了吗?有没有吃生饭?饭里有没有沙子?有喝凉水的没有?所谓行,就是走的步子快慢恰当吗?起了风沙,风镜戴了没有?鞋子里有土,是否叫他停下来把土倒出来再走?所谓住,就是要看看地上湿不湿?铺草薄不薄?房子卫不卫生?有没有蚊子,怎样解决?”
 
某日中午,太阳正毒。黄永胜来到正在行进中的某团,召团长政委问:“为什么不休息?”
 
答:“战士们不同意中间休息。”
 
黄永胜和颜悦色,问:“太阳最毒时休息好,还是太阳不毒时休息好?”
 
团长、政委恍然醒悟,立即命令就地休息。
 
黄永胜又谆谆教诲:“行军休息要注意保持战士体力,懂吗?”将军又说:“第一次休息要长一点,不能少于15分钟。”言毕策马而去。
 
黄永胜说:“行军关键是要掌握好时间。要全部人马集合在一起再走,也是形式主义。”
 
黄永胜将军经常与基层官兵交流的行军经验还有:
 
“步兵不应该和炮兵同时起床,后面的部队也不应该和前面的部队同时起床。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疲劳。指挥员要精确计算好出发时间,各部队就可以沿途加入行军行列。大部队行动掌握时间上稍微不注意,前面站几分钟,后面就要多跑一两个钟头。”
 
 
黄永胜夫人项辉芳与笔者言,黄永胜将军能于行军中睡觉,边走边睡,还会做梦。某日行军,项辉芳见黄永胜和邓华均站在路边不动,项上前问:“怎么不走啊?”黄、邓仍不动,项以手推之亦不动,继闻黄、邓两人酣声起。后,项以手使劲摇之,黄、邓方惊醒,遂率部队继续前进。
 
 
建国后,黄永胜特别重视对干部的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治军带兵的本领。1962年5月和1963年2月,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黄永胜亲自主持了在衡阳车江一三九师和粤东一二三师驻地举办的军、师、团三级干部集训。
 
车江集训时,参训干部按连队编组,军长当排长,师长当班长,黄永胜当连长。他不但言传,还亲自做各种单兵战术示范动作,“大首长做小科目”,一时成为广州军区基层官兵盛传的美谈。
 
 
新中国成立后,黄永胜将军先后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镇守南疆近二十年,人称“中南王”。
 
黄永胜将军潇洒战场,亦潇洒舞场。将军舞姿翩翩,风度迷人,建国后常便服出入广州高级歌舞场,酒酣舞热,乐而忘返。
 
据云,东北决战前夕,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因黄永胜作风问题,建议林彪以段叔权易黄永胜任八纵队司令员。林彪回答:“辽西三战三捷,永胜兵不过两万五,半月歼敌一万六,功劳不小。”
 
又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这样吧。”程子华不悦而退。
 
陶汉章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党政军机关的舞风甚盛,广东省交际处的周末舞会尤为有名。黄永胜常常光临跳舞。林彪于“文革”中关于“大节与小节”之讲话,即指黄永胜将军。
 
“文革”前夕,黄永胜将军至深圳某部视察,入夜于部队篮球场拉电灯跳舞。正在广州冬休的董必武,听说此事后大怒,立即叫黄永胜回军区,并主持召开了由陶铸、黄永胜、詹才芳三人参加的党小组会。党小组会前,黄永胜急找詹才芳要求他向董必武求情:“你去和董老说说,让我过关,下次再也不敢了。”党小组会上,黄永胜将军连连检讨不迭。
 
黄永胜将军夫人项辉芳与笔者言,1950年3月,黄永胜、吴富善、袁升平及十三兵团文工团员等,带三千港币,擅自潜入香港,以购买西洋乐器为名活动三天,后受中央通报批评和党内警告处分一次。
 
项辉芳言,其时黄永胜对自己说,我军将解放香港,受命先行入港侦察地形,约三日。项辉芳信以为真。三日后,不见将军回。
 
项急找时任十三兵团政委赖传珠,问:“老黄到香港去了,怎么还没有回来?”
 
赖大惊,问:“他怎么到香港了?”
 
项说:“不是你们组织上派他去的吗?”赖传珠急报告军委。
 
项辉芳忆此言:“当时,香港国民党特务很多,三位军级干部不报告到香港,可是件大事。黄永胜他们回来后,大家才放下心来。”
 
 
黄永胜将军下部队视察,喜与“捣蛋兵”交朋友。将军言,过去我也是“捣蛋兵”,我懂他们的心思。
 
广州军区某部某连一排三班战士张竹初为全连“刺头兵”。某年1月9日,黄永胜将军至该连视察,提出与张竹初交朋友。是年春节,张竹初即收到黄永胜将军一封贺年信。
 
“刺头兵”大为感动,由此奋发向上,被评为“五好战士”。
 
 
广州军区某武装部政委娶后妻,妻带一女,有几分姿色。“文革”前,有人写信揭发该政委与其女有染。军区专案组即赴该部调查,妻、女皆供有此事。专案组下令逮捕该政委。
 
恰黄永胜将军路过该部,听说此案,即召专案组成员听取汇报。将军边听边问,所有过程和细节,均穷根究底,会上当即拍板说:“暂时不要逮捕,作调动工作处理。”
 
后,专案组根据黄永胜指示,深入调查此案,果如将军所料,该案为另一领导串通其女诬告所致。
 
建国后原边防某师级干部,老实本分,工作积极。因办公室为沙面一高级住宅,有人揭发他:“地板打蜡,墙上挂画,桌上玻璃,生活腐化”,过的是资产阶级贪污腐化的生活,被开除党籍。
 
黄永胜将军闻之,便亲自到该师级干部办公室视察,将军言:“这地板不打蜡就会坏,墙上挂的画是过去留下来的,我们的办公桌上都有玻璃啊。”故该师级干部被及时解脱也。
 
 
据广州军区老干部王哲敏回忆,1958年军委、总部曾做两条决定:一是部队军官家属回乡;二是部分干部到北大荒开荒。是年军委扩大会期间,毛泽东召大区领导了解部队情况。
 
毛泽东问:“现在部队情况如何?”
 
黄永胜将军首先发言:“思想动荡,都不愿干了。”
 
毛泽东问:“怎么回事?”
 
将军举上述决定事。毛泽东问:“有多大的面?”
 
黄永胜答:“起码百分之七、八十。”
 
毛泽东又问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陈锡联答:“超过了百分之七十。”后,总部及时停止家属回乡和军官到北大荒务农的做法,军心大定也。
 
 
曾任广州军区副政委的萧元礼谈黄永胜,文化不高,读书挺杂。在中央苏区作战或打土豪时弄到书籍,黄永胜都不放过,看中的他就留下,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类小说,都是他在这一时期看的。他记性好,看了能记住,闲暇时间经常有些干部、战士围着他,听他“讲古”。
 
广州军区司令部干部迟泽厚回忆,黄永胜在中共“八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毛泽东在中央全会上讲话经常谈古论今,引经据典,黄永胜每遇不甚明了的成语典故,都要叫秘书标明出处,弄清原意。
 
1959年4月,在上海召开中共八届七中全会,毛泽东号召学习海瑞精神,一散会,黄永胜便到南京路一家古书店去搜购有关海瑞的书籍。
 
黄永胜将军夫人项辉芳与笔者言,将军喜读杂书。武打、言情、风水、相学,将军无所不知。家中藏有杂书一千余册。亦喜古典音乐,更喜京剧。将军卧室置一台老式唱机,洗手间置一台日本进口的磁带录放机,工作再忙也要不时的听上一段。
 
 
著名作家白刃言,黄永胜将军虽满口粗话,亦满肚风雅。将军能背上百首古诗词,偶尔还会写几句诗。白刃曾见将军保存一张老照片:三人,将军居中。照片背面有将军题诗云:
 
南征北战二十春,
今日南下见乡亲,
战友已故我独回,
小照一纸今犹存。
 
“林彪事件”后,中央专案组于叶群卡片盒中发现黄永胜将军的一首诗:
 
缠绵五个月,
亲手折几枝;
虽是寒冬月,
黄叶热恋时。
 
1970年秋庐山会议“批陈整风”时,黄永胜将军曾于分组讨论时念古诗一首: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人皆不解何意,将军自知也。
 
 
1967年1月22日,毛泽东于人民大会堂接见出席军委碰头会的各军区负责人。毛泽东在其他中央领导陪同下来到会见厅,正欲与大家握手交谈。黄永胜将军突然举起右臂,高呼口号:“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曾思玉将军言,其时见毛由微笑而严肃,表情陡变,直接走进队伍,照完相,主席说:“多此一举,讨死嫌。”言罢即走,未回头也。是时,大家感觉到了气氛不好,都埋怨黄永胜多此一举。
 
黄永胜之子黄春光认为:“父亲出于对主席的热爱,他在文革中拼命想跟,却怎么也跟不上。”某日,黄永胜参加造反派在北京体育场斗彭德怀、黄克诚、罗瑞卿等人大会回来,一脸的迷茫,他对黄春光说:“太残酷了,怎么能这样呢!都是革命几十年的老同志了,就是犯了错误也不能这样啊!”
 
1968年3月,黄永胜将军被调任北京任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回忆说:“那是周总理把我骗去的。”
 
3月23日晚,黄永胜突然接到周恩来电话,要他立即赴京,说是讨论湖南革命委员会人选问题。随即派来的一架军用运输专机,把黄永胜载至北京。在北京西郊机场,早有吴法宪、邱会作等候接机,并把黄永胜直接送到人民大会堂。
 
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把杨成武叫出,当着黄永胜的面对杨说:“你的错误很严重,不能工作了,把你那一摊子交给黄永胜。”
 
黄永胜这才知道自己要取代杨成武任总参谋长职。
 
据黄永胜秘书迟泽厚回忆,当时黄永胜向周恩来提出,自己的水平有限,难以胜任,坚辞不就。周恩来表示他对黄的请求无能为力。黄永胜又随叶群去见林彪,林彪拿出了毛泽东的批件,黄永胜也就没有话说了。
 
黄永胜晚年说:“军人总要服从命令。我总是跟江青干架,本来就不想当这个总长,所以人家怕她我就不怕。”
 
 
 
黄永胜是“文革”中极少数敢与江青斗架的高级将领。
 
“文革”初始某日,黄永胜到京西宾馆参加军委扩大会议,江青在会上讲了话。当时各总部、各大军区和军兵种的高级干部对“文革”依然很不理解,对中央文革支持造反派冲击军队的做法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黄永胜在会上突然发言说:“江青同志应该听毛主席的话,中央文革应该听毛主席的话。”江青闻之脸色陡变,一言不发。
 
又“文革”中某日。江青不打招呼,突然到北京西山军委办事组。秘书满圆刚引领她楼上楼下转了一圈。黄永胜将军闻之,大怒,立即召集军委办事组人员开会。
 
黄永胜严肃批评:“谁叫你们带江青乱跑的?你们要知道,中央委员里面并不都是好人,中央委员里面也有坏人。”
 
“文革”中某日,军委办事处开会,邱会作将军言江青要一套特制军裤,即后殿装一块海绵垫子。
 
黄永胜将军“哈哈”大笑,说:“江青的屁股是假屁股呀!”
 
项辉芳回忆言:“九大”前夕某日,黄永胜、吴法宪、叶群于家中密谈。说:“谁抢班夺权?十一楼(江青)要向一组(毛主席)夺权”;
 
又说:“十一楼要把军事博物馆的八一军徽换上秋收起义标志,一组没有同意”;
 
又说:“十一楼讲看了一部电影,部队跳摇摆舞,丑死了。我们部队什么时候跳过摇摆舞。”
 
项辉芳告笔者,“十一楼”为江青代号,有时以“慈禧”代之,“一组”为毛泽东代号,“二组”为周恩来代号。林彪事件后,项辉芳写了七封揭发信,主要内容为林彪一伙反对江青的罪证。
 
项辉芳又言,“文革”中某日,纪登奎曾请她于京西宾馆看电影(拟《王子复仇记》,待考)。纪登奎一人陪同。外国片,大意为一位皇帝领兵出征御敌,大胜。班师回朝后,则发现皇后与一位大将好上了。
 
项辉芳与笔者说:“看了这部电影,我一夜没有睡好觉。”
 
拾壹
 
1969年10月17日,黄永胜将军向全军下达了《首长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即林彪的“一号命令”。
 
某日,江青突然问黄永胜:“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报告主席?”将军回答:“林总叫我先请示主席,我怕突发事件出现,就边执行边汇报。请江青向主席解释。”
 
江青说:“此事只你我二人知道,不要对任何人说。”
 
黄永胜将军诺诺应答,急报告林彪。
 
林彪闻之,沉默不语。黄永胜言,林江交恶由此始也。
 
1970年庐山会议初始,黄永胜留守北京。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后,召黄永胜上山。黄永胜上山后被规定直接去见毛泽东。
 
黄永胜回忆,毛泽东跟我谈了很长时间,最后要我表态,我就只说了这一句话——“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黄永胜说:“他大概要我学谢富治。跟着江青后面跑……那不可能!”
黄永胜将军晚年回忆“9.13”言:“武将不敌文人,林彪之死是天意。”
 
邱会作回忆,黄永胜将军晚年因涉及参与“林彪事件”入狱,出狱后见之者谓容色大异。邱会作言,骨瘦如柴,背驼行缓,真是可怜极了。但他精神尚好,没有被压垮。
 
邱会作之子邱路光回忆:
 
“9.13”后一星期左右,邱路光随父亲邱会作到黄永胜家。黄永胜正端坐在办公桌前批文件,他没有抬头,一边批一边说:“胖子(邱路光),你黄伯伯我这是站好最后一班岗啊!”
 
随即把邱路光支出去办件事。
 
当邱路光回来时,他看见黄永胜站在“三北”防御态势图前,盯着图的某一点,久久沉默。而父亲邱会作坐在椅子上也沉默无语。
 
邱路光回忆,突然,无声无息的空间似乎破了一个大洞,黄永胜使出全力,冲着“三北”地图大吼:“他妈的,你(指林彪)跑什么呀跑!”
 
【资料来源与注释】 
①迟泽厚文《黄永胜传》,《非常真相》(上册),香港知青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版。
②张正隆文《雪白血红》,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③白刃(著名作家),师东兵文《政坛密闻录》,港龙出版社。
④张实杰,1994年11月22日广州采访笔记
⑤1960年代,罗荣桓评我军高级干部,《邱会作哭老战友黄永胜总长》(2015-07-08 00:03:33),录于新浪博客《舒云探访九一三事件的博客》。
⑥黄永胜黄春光父子对话,舒云记录。
⑦黄永胜黄春光父子对话,舒云记录。
⑧丁盛,1997年10月4日广州采访笔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216页。
⑨《人民日报》1947年10月1日第1版新闻《我军横扫北宁铁路 杨杖子之捷歼敌万二千》。
⑩丁盛,1997年10月4日广州采访笔记;
⑪节延华(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作家)文《逝水沧桑》,湖南文艺出版社。
⑫节延华(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作家)文《逝水沧桑》,湖南文艺出版社。
⑬节延华(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作家)文《逝水沧桑》,湖南文艺出版社。
⑭节延华(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作家)文《逝水沧桑》,湖南文艺出版社。
⑮项辉芳,1994年11月17日广州采访笔记。
⑯迟泽厚文《黄永胜传》,《非常真相》(上册),香港知青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版。
⑰权延赤文《开国少将为何不愿与黄永胜搭档》,《领导文萃》2014年6月18日
⑱陶汉章,2000年4月16日采访笔记。
⑲宋小齐(詹才芳女婿、解放军珠海警备区司令员),1999年8月21日珠海采访笔录。
⑳萧玉文《上将和列兵》,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编《英雄辈出的时代》,1963年。
㉑梅家生(原韶关军分区司令员),2001年8月10日广州采访笔记。
㉒原广东边防总队 口口口,2004年12月31日采访笔记。
㉓王哲敏,2004年12月31日广州采访笔记。
㉔肖元礼,广州采访笔记。
㉕迟泽厚文《黄永胜传》,《非常真相》(上册),香港知青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版。
 ㉖项辉芳,1994年11月17日广州采访笔记。
㉗白刃(著名作家),广州采访笔记。
㉘1972年1月13日、7月2日,中共中央专案组整理的《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二)》、《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三)》。
㉙同上
㉚康永保文《亲切教诲终身不忘――曾思玉面竭(言旁)毛主席纪实》,大连出版社,2003年。
㉛黄春光口述《黄永胜任总参谋长期间的一些事》,摘自《炎黄春秋》2013年第9期
㉜迟泽厚文《黄永胜传》,《非常真相》(上册),香港知青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版。
㉝黄春光口述《黄永胜任总参谋长期间的一些事》,摘自《炎黄春秋》2013年第9期
㉞项辉芳,1994年11月17日广州采访笔记。
㉟邱路光,2003年10月30日北京采访笔记。
㊱项辉芳,1994年11月17日广州采访笔记。
㊲项辉芳,1994年11月17日广州采访笔记。
㊳迟泽厚文《黄永胜传》,《非常真相》(上册),香港知青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版。
㊴黄春光口述《黄永胜任总参谋长期间的一些事》,载《炎黄春秋》2013年第9期。师东兵文《政坛密闻录》,港龙出版社。
㊵《邱会作哭老战友黄永胜总长》(2015-07-0800:03:33),录于新浪博客《舒云探访九一三事件的博客》。
㊶邱路光,2003年10月30日北京采访笔记。《舒云探访九一三事件的博客》新浪网;黄正著《军人永胜》,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10年版。
 
(本文始发于《同舟共进》2009年第11期和《中国报告文学》2001年7月中旬刊 ,略有修改)
 
(吴东峰原创作品,欢迎打赏,谢绝断章引用、标题党改编,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的公众号)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梅
图 | 吴东峰私藏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