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回忆录》之“我的第一支枪”

文 | 耿飚 从醴陵到铜鼓约二百多里路程,但是,为了避开敌人的哨卡,我们不走大路,只拣曲曲弯弯的小路、崎岖难行的山路走,这样就增加了旅程。加上为了隐蔽,白天伏在密林深处和杂草丛生的山坳里休息等夜幕降临了,才拨开藤条、荆,高一脚、低一脚地行进,所以每夜只能走三四十里,最多也不过五十多里。这样走了几夜,到达了文家市北面的一个村庄。一打听,知道文家市、铜鼓都已被敌人占领,毛委员已去浏阳。我们立刻改变行程,向浏...
文 | 耿飚 从醴陵到铜鼓约二百多里路程,但是,为了避开敌人的哨卡,我们不走大路,只拣曲曲弯弯的小路、崎岖难行的山路走,这样就增加了旅程。加上为了隐蔽,白天伏在密林深处和杂草丛生的山坳里休息等夜幕降临了,才拨开藤条、荆,高一脚、低一脚地行进,所以每夜只能走三四十里,最多也不过五十多里。这样走了几夜,到达了文家市北面的一个村庄。一打听,知道文家市、铜鼓都已被敌人占领,毛委员已去浏阳。我们立刻改变行程,向浏...
在完成了东洋渡接枪任务后,我们便按照原定计划,到醴陵去开展农民运动。 黄佐同志召集大家开会,研究如何走法。大家认为,全组一起行动目标大,容易引起反动派的注意,还是分散走,到醴陵后在南乡泗汾集合。 于是,我便和同志们告别,自己一人回到离别了十年的故乡醴陵。 由于我全家是仓促离开水口山的,事先并没有和老家的多亲联系,所以父母带着弟妹们回到醴陵后,没有地方安家。幸亏父亲有一个姓郭的徒弟,也是醴陵...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父亲十二岁那年,他也走上了先辈闯荡江湖的道路。
当时,父亲的一位叔耿之霖,少小离家,和一个民间戏班搭上了伙,在我祖父失去音讯之后,传来了这位叔公当上了戏班班头的消息。由于他行四,父亲称他为“霖四公”。
父亲决定去投靠远在江西南昌的霖四公。
旅途中,他的全部行李只有一把雨。
“县到县,一百八,府到府,三百五。”父亲当时的旅行知识只有这些,但是凭两条腿走到了南昌府。仅靠一口地道的湘东方言和...
曹达诺夫.扎伊尔(1920—2007)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鹰鼻蓝眼,西域骑士
——纸上谈兵点评
肆
曹达诺夫将军能歌善舞,年轻时常至电台演播维吾尔族歌曲。《小小的黑眼睛》、《加乃》、《黑眼睛的姑娘》、《我的柳条...
曹达诺夫.扎伊尔(1920—2007)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鹰鼻蓝眼,西域骑士
——纸上谈兵点评
壹
195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政工会于广州召开。
23日上午,毛泽东主席接见与会代表,见一将军鹰鼻蓝眼,面貌迥异,不类汉人,遂驻足,握手,问:“你是新五军的...
曹达诺夫.扎伊尔(1920—2007)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鹰鼻蓝眼,西域骑士
——纸上谈兵点评
壹
195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政工会于广州召开。
23日上午,毛泽东主席接见与会代表,见一将军鹰鼻蓝眼,面貌迥异...
张云逸
(1892—1974)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云逸将军,海南文昌县人,原名张运镒,曾用名张胜之,16岁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毕业后,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入军阀部队,从事秘密反袁世凯斗争,历任粤军排长、连长、营长,曾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人称国民革命的“老...
张云逸
(1892—1974)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云逸将军身材短小,气度宏深,温和敦厚,做事周密,久经沙场而喜着长袍,弥志革新而长髯飘飘,见者皆不知其为大将军也。
1992年12月4日,笔者随胡奇才将军至南宁西园7号楼拜访莫文骅将军,莫言张云逸将军不抽烟,不喝酒,无嗜好,喜恒端坐一室,戴...
危秀英(女):曾任江西省政协委员、常委;参加长征的红军女战士。 林月琴(女):曾任总政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干部部顾问;长征中任红四方面军工兵营营长。罗荣桓夫人。 红军危秀英回忆说,红军长征中,她与一位年轻战士趟水过河时,竟引起战士的惊慌。这位战士喊道:“你受伤了吗?”危秀英马上意识到,他看到了她的月经排血,而不知道妇女还来月经。据傅连暲大夫估计,红军战士中约百分之五十四的战士都在二十四岁...
黄克诚将军深度近视,目力所及仅三四米,常错认对面之人物,故人称“黄瞎子”。 将军一生从不盲从,敢提意见,屡遭批斗而秉性不移,人称“老右倾”、“反对派”。⑧ 史载,1959年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上,因对“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的“左”倾错误直言批评,黄克诚同彭德怀等人一起被定为“反党集团”,受到长期审查并被撤销一切职务。 据《黄克诚自述》记,1959...
黄克诚将军戴眼镜,清瘦儒雅,风骨岸然。 将军待人随和,不修边幅。军帐中,帽戴不正,衣不扣纽,鞋不拔跟,常事也。衣破,露肌肤,鞋破,露脚趾,照常出没大庭广众。与人谈话,喜蹲踞于地,裤腿上卷,如乡村老汉。 凡熟悉黄克诚将军者,皆称之“黄老”,上至领袖、元帅,下至战友、同事,均以“黄老”呼之。毛泽东亦呼之“黄老”。1958年6月,毛泽东于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说:“我四年未管军事。讲责任,第...
杨少华越战亲历(一) 杨少华越战亲历记(二) 杨少华越战亲历记(三) 生死对垒 构筑工事完毕以后,做什么?在饥、渴、劳累等综合症袭击下,他们仍忘不了寻求着生活的乐趣,又忙开了。有的看小人书,有的看小报,有的写信,有的吹口琴…… 当然,也只有这些。 借着微弱的烛光,杨少华的目光在弟兄们每一个的脸上徘徊。 “大哥,抽烟!“邵选递上一支“牡丹”。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前线,职务...
杨少华越战亲历(一) 杨少华越战亲历记(二) 生死线的始终点 杨少华伸手抓起一把土。乖乖!热呼呼的,巴掌里竟捏着五块弹片。 这是1985年1月9日凌晨,李海欣高地冒着激战后尚未散尽的热气,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当杨少华出名后,北京市十七岁的女学生郦丹在给他的信中曾写道:“我渴望得到一把泥土——含着弹片,被战士鲜血染红的泥土。” 一把抓起的五块弹片告诉他:这儿,李海欣高地,战友们称他为生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