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林彪事件中的“四大金刚”之李作鹏
写作背景
1971年9月13日凌晨,在中蒙边境蒙古国温都尔汗上空那一声爆炸震惊了国人,也震惊了世界。
 
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的林彪及其妻叶群、子林立果等人乘一“三叉戟”飞机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外逃,于蒙古国上空坠毁,史称“九一三”事件,又称“林彪事件”。
 
林彪事件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掌握军队要职的开国将军,被称为林彪事件的“四大金刚”,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的审判。
 
本系列人物稿为吴东峰先生20多年前的旧作,是最早采访并公开发表的黄吴李邱的专访。文章以相关当事人的零距离口述,为后人提供了林彪事件背后的部分真相,及有关细节。
 
作者1994年4月开始采访,历时六年后,即2000年5月、2001年7月由《同舟共进》和《中国报告文学》删节发表。可惜此时四位“金刚”均已作古也。
 
感谢王家生、李炳银两位勇敢的主编为本文的发表做出最后的拍板,否则文中所反映的内容如李作鹏所说的就让“老鼠啃掉”了。
 
此次发表为作品原件,并略有增删和改动。
 
 
硬骨头,独眼龙,不废江河万古流。
——纸上谈兵点评
       
壹        
 
1995年7月8日,笔者寻访李作鹏将军于山西太原市金刚里9号楼2单元06号房。
 
将军居二楼,三小间。登狭窄楼道,进简陋家居,北壁靠门,挂将军与夫人董其采合影,彩色。东壁书柜,多为马列著作与军事书籍。南壁临窗,挂将军书法条幅《赤壁赋》,得王羲之笔意。
 
西壁有书法条幅,“江河万古流”,挂正中,笔墨深沉,纵横不阿。取唐杜甫《戏为六绝句》诗尾句,其诗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是谓自嘲耶?自励耶?
 
将军笑而不答。
 
李作鹏将军身材高大,衣着随便,性豪爽,语直率。胆大,人称“李大胆”;豪饮,又称“李烧锅”,有酒必喝,喝酒必醉。若无酒,骂人更甚;右眼瞎,又称“李瞎子”。将军处境虽坎坷沦落,仍高傲自大,语出不逊。
 
李作鹏将军晚年喜书法,自谓不临帖不临碑,不摹柳不摹颜,随心所欲,龙飞凤舞,自名为“李体”。①
 
据李作鹏之子李冰天言,将军囚于秦城监狱时,手书两条幅“补壁”:一为“骨气”;二为“于无声处听惊雷”。
 
出狱后,即写岳飞《满江红》条幅挂墙正中,将军言:“我16岁参加红军,革命了一辈子,不但血是红的,从头到脚都是红的,骨头里也是红的!” ②
 
 
 
李作鹏将军江西吉水人,中农家庭出身。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曾是模范少先队长。
 
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后入军委机要科任科员、军委二局参谋、主任参谋、科长、参谋处处长。
 
解放战争中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副军长、第四十三军军长兼主力一二七师师长等职。在从军经历中未任连长、营长、团长而直接由机关干部当师长、军长者,李作鹏当为特例。③
 
李作鹏回忆言,在中央苏区曾任周恩来的机要员,甫上任,周恩来即交给他一保密本,上面写有“豪密”两个字,其时中央苏区最早与上海中央的电报来往均由其翻译。
 
后来由伍修权翻译,李调任军委二局当参谋。将军言:“两案审判中说我当过伍修权的机要员,根本没那么回事。” ④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一五师攻打山东梁山,歼灭日军一个大队。日军老羞成怒,组织五千余人报复,时任师侦察科长的李作鹏奉命率部师直转移。突然阵前浓烟滚滚,奇臭难闻。李作鹏眼前一片模糊,泪流不止。
 
战后,才知是日军施放了毒气弹,李作鹏一目失明,另一目视力模糊。
 
后经陈光、罗荣桓批准,将军化装成生意人,大摇大摆独自一人进北京治眼疾。一家医院为其做角膜移植手术,失败,右眼瞽也。
 
笔者问将军:“北京不是被日本人占领了,你还敢去?”
 
将军笑答:“我一天到晚和鬼子打交道,我还怕他?”
 
而后,李作鹏常戴墨镜,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形象酷酷,也坏坏。将军则言:“那时,戴墨镜者很少,自己常成为敌人射击之重要目标。” ⑤
 
 
 
1946年5月18日,四平撤退前一天夜晚,林彪面无表情,召李作鹏指示:“你,到四平东面去看看,到底怎么样?能不能守得住?”
 
当晚月光如水,战场清晰,前方枪炮声渐稀疏。李作鹏骑马直奔四平东面的塔子山阵地了解情况。将军一看地形便明了,不能再守下去了,再守下去,一部队要打光,二也守不住。
 
将军回忆言,其时东面已守不住,而西面还在打,敌人就会包抄过来,西面部队也会被包围,甚至被吃掉。李作鹏立即拍电报给林彪,陈述了“不能再打下去”的意见。是夜11点,林彪果断下令四平守军全线撤退。
 
李作鹏与笔者言,林彪作战谨慎细密,决策大胆果断。他当时决定四平撤退是正确的。李作鹏说:“下令撤退的决心往往比下令进攻的决心更难下。” ⑥
 
东野部队由四平败退至吉林舒兰后。部队刚宿营,李作鹏即与苏静、何敬之等人摆酒豪饮。林彪见之,大怒,狠批一通:
 
“现在什么时候,你们还在醉生梦死!”
 
“部队搞得乱七八糟,你们也不心急!”
 
“电台还没架线,你们也不管!”
 
林彪越说越气,竟奋臂“哗啦”,掀翻酒桌。
 
李作鹏将军与笔者言,自此林彪与将军不和。不久,将军调离总部,被任命为一纵副司令兼参谋长。李作鹏说,刘亚楼因此“横空出世”。⑦
 
苏烈,原一一五师警卫员,山东人,好酒,常为李作鹏将军座上宾。苏烈与笔者言,李作鹏将军酒瘾大,酒量也大。
 
苏烈与笔者言,抗日战争胜利后某日,将军酒瘾发作,与苏烈四处寻酒,不得。其时,李作鹏将军夫人董其采为卫生所所长,将军嘱其取酒精,掺水两碗,与苏烈一人一碗,干杯尽饮之。
 
将军饮后,醉眼朦胧,东倒西歪,但一进指挥所头脑则格外清醒,照常参加作战会议并作指示,而苏烈则大醉,睡了一天一夜。⑧
 
 
 
1948年10月24日,李作鹏将军奉林彪令,率东野六纵由彰武、新立屯掉头南下,强行军向台安急进,以堵截廖耀湘兵团南逃营口。将军时任东野六纵副司令员兼十六师师长。
 
将军率前指随四十六团前卫营跟进,于26日凌晨达北宁线,于姚家窝棚遇敌。刹时,枪炮声大作。
 
据时任十六师司令部参谋的石冠军回忆,是时,李作鹏走出“前指”,披大衣凝视前方片刻,遂下达停止前进、阻击正面之敌命令。
 
其时,林彪来电:“继续前进,不要与敌纠缠。”
 
李作鹏回电:“敌人主力于此,我们就在这里打。”
 
而后,他命令部队迅速抢占厉家窝棚车站、半拉门、姜屯一线。果如其所料,廖耀湘已改变南出营口计划,决定东退沈阳,正遇将军阻击。
 
辽西战役中,十六师指挥所设于某农家。石冠军言,是时,将军披大衣坐炕上指挥。始闻枪声越打越激烈,人皆惊慌,将军稳坐炕上,不动声色。
 
继炮弹落四周,震屋宇,将军亦不动。
 
后闻马蹄声急,敌骑兵至,有人提议调部队增援,将军仍不动。
 
再后,忽闻报三八一团一营一连阵地被敌突破,将军霍然站起来,大声命令:“快叫一营营长来,枪毙!”
 
石冠军说:“辽西战役打了两天两夜,李作鹏将军两天两夜未眠,冒险到村庄屋顶视察敌情,指挥若定,稳如泰山。”又说:“一营营长幸亏未来,他率部拼力夺回阵地,免死。” ⑨
 
笔者问李作鹏将军如何知敌之主力?将军笑答:“枪一响,便知之。杂牌部队没有这么猛烈的枪炮声!”
 
辽西这一仗打得格外惨烈。六纵十六师及十八师,阻敌三个军之攻击,为辽沈战役全歼廖耀湘兵团创下首功。六纵有九个连队几乎打光了,每个连队只剩下七八个人不等,但他们终于堵住了廖耀湘主力向沈阳撤退。
 
“《大决战》只写四十军(三纵)胡家窝棚之战,而不写四十三军(六纵)姚家窝棚之战,是不公平的。”将军不满之声至今仍忿忿在耳。 ⑩
 
李作鹏将军精明强干,火气来得快,脑子转得快。
 
1948年,第四野战军南下。李作鹏将军率四十三军势如霹雳,威震南国,直捣广西,生擒白崇禧第三兵团司令官张淦于广西博白。
 
李作鹏将军自豪言:“当时陶铸对我说,张淦被捉消息传来,林彪高兴得跳起来。”林彪向来严肃,不知跳起来是何动作?⑪
 
1950年3月,解放军发起解放海南岛战役,时任四十三军军长的李作鹏将军指挥部队渡海。部队乘帆船前进,中途风停,帆船行止。
 
进耶?退耶?各部队纷纷请示,李作鹏将军当机立断:“命令不变,用橹摇,用桨划,只许进,不许退,退者军法严处。”
 
四十三军船队继续前进,顺势登岛。将军事后回忆说:“部队营以上配置有电台和报话机。一个军舟渡,茫茫大海,如何下命令?” ⑫
 
 
1950年7月23日,原八路军115师副师长、代师长,时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兼广州警备区司令陈光突然被扣押,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同年10月,陈光被押送武汉,软禁在中南军区的一座二层小楼里。
 
三年后,赫赫名将陈光在这座小楼里自焚身亡,此即军史上骇人听闻的“陈光事件”。
 
谈及建国初期的陈光事件,李作鹏既惋惜不已,亦懊恼不已。
 
将军言,陈光资格老,是员猛将。红军时任红一军团副军团长,抗日战争时任一一五师副师长、代师长,一直是林彪的得力助手。在延安时,他因一件小事与林彪吵过一次架,结下了芥蒂。
 
李作鹏认为,林彪到东北没有重用陈光,而让他在地方部队工作。南下到广州只让他当广州警备区司令。那时叶剑英是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作鹏任广东军区参谋长。⑬
 
陈光为什么被突然逮捕?
 
“当时之所以要抓陈光,主要罪名是讲陈光要叛逃台湾投敌。”
 
李作鹏回忆言:“现在想起来,陈光对职务安排不满意是有的,经常发发牢骚也是有的,但还不至于通敌叛逃。”
 
比如他曾跟李作鹏说,解放海南岛不用打。李问他有什么办法,他说他可以和在海南的陈济棠联系,叫海南岛部队起义,但要给他一个广东军区司令的职务等等。
 
陈光脾气暴烈,动不动就拔枪示威。李作鹏言,当时谁都不敢去抓他。最后叫我带兵去抓,因为我和陈光关系比较好。李作鹏为此邀请陈光至广州荔枝湾泛舟游玩,借机解除了他住处的武装,并诱捕之。
 
李作鹏说:“原来讲陈光住处藏有武器,其实我们去搜查时什么都没有。调查陈光案时,许多事都是莫须有的。”
 
李作鹏说:“后来,我到武汉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陈光得知后要求和我谈话,我没有与他谈,因为经请示上面不同意。陈光因此彻底绝望,将被褥、凳子等堆在一起,自焚了。”
 
将军言此长叹息:“可惜可惜,遗憾遗憾,我对不住陈光!” ⑭
 
 
 
新中国成立后,李作鹏曾任解放军兵团参谋长、军政大学副校长、总参军事训练部部长、海军常务副司令员、海军第一政委等职。
 
“文革”前期,林彪整罗瑞卿时,李作鹏积极参与。1965年12月8日至15日,中共中央于上海召开工作会议,李作鹏曾拍桌大骂罗瑞卿“反对林副主席”,是“大野心家”、“大阴谋家”,对海军“怀有巨大的阴谋”、“想占领海军这个阵地”。⑮
李作鹏言,“九大”后,林彪和“四人帮”矛盾日益加深,逐渐趋于白热化。
 
“据我了解那时林、江的斗争就很激烈了。”李作鹏强调:“非常激烈,不是一般的激烈。”
 
他说,当时军委办事组曾密商对付“四人帮”之计划,如黄永胜专门对付江青,李作鹏专门对付康生。将军认为:“我们都是跟毛、周南征北战的人,对战争中过来的人有感情,而‘四人帮’对他们的感情与我们不同,这也是一个重要分歧。” ⑯
“文革”中某日,将军曾亲眼见林彪拍桌大骂江青:“无名小卒,混蛋!” ⑰
 
李作鹏言林彪:“林彪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他说的话都是经过反复考虑的,一句是一句,能一下子抓住要害,没有废话、空话、套话。在与林彪共事中,我看不出他有什么阴险的地方。” ⑱
 
关于“9.13”事件林彪出逃事,李作鹏如是与笔者言:
 
前两个小时左右,周恩来打来电话,告之:“北戴河林彪的飞机起飞,必须由我、黄永胜、吴法宪和你四个人同意才能起飞。”
 
将军问:“为什么?”
 
周恩来答:“夜航不安全。”
 
李作鹏与笔者说:“我懂飞机,其实夜航最安全。当时我认为总理不懂飞机。”所以,当林彪的飞机报告起飞时,李作鹏并没有明确阻拦。次日,李作鹏专门写报告上报,周恩来在报告上签了字。
 
李作鹏说,当时林彪是党中央副主席、法定接班人,职务高于周恩来。他的飞机要起飞我敢阻拦吗?其实那天,若真想要阻拦林彪飞机起飞非常容易,当时离林彪起飞还有两个小时,中央警卫团有一个营在北戴河,下命令派辆车在跑道上一堵,不就成了。
 
将军言此依然疑惑。⑲
 
 
1981年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作出终审判决,判处李作鹏有期徒刑十七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1996年3月25日,笔者访伍修权于北京。伍老曾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审判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
 
伍老言,李作鹏受审时,头脑相当清楚,小事承认痛快,大事决不含糊。如1971年9月6日,李作鹏将毛主席南巡谈话内容密告黄永胜事。李作鹏供认不讳,但强调两点:一南巡谈话内容,是刘丰主动对他说的;二他告诉黄时,特意交代不要告诉吴法宪和叶群。这两点狡辩,目的是摆脱与林彪谋害毛泽东的干系。⑳
 
参加“四人帮”、林彪反党集团两案审判的李作鹏辩护律师张思之回忆,李作鹏在庭上,没有指责任何人,从来没有说”我执行林彪的决定“之类的话。他到现在还认为林彪是好样的。
 
李作鹏开庭审理5次,心脏病发作两三次,每次在庭上休息起码20分钟。
 
最后陈述时,审判长伍修权对李作鹏说:
 
“你身体不好,不要念了,把你写的东西交给我们,我们会参考的。”
 
李作鹏答:“我要讲,我一定要讲完。”
 
李作鹏在吸完氧后会马上主动回到被告席上,继续陈述。张述之说:“李作鹏是一条汉子!” ㉑
 
李作鹏将军因林彪事件被判入狱后,曾书信致海军党委。信中写道:
 
“我除心脏病外,其他皆好。我可能长寿。1971年冬和1976年由海军两次送来的衣物书籍及其他用品(1976年送来的是海军改装后的衣服),现在多已破旧,需要更换。因此,可将我的私人东西(衣物、用品、文物)全部交我的子女保存,以便我需要什么,由他们帮我解决。同时,我子女现在生活都很困难,尤其是今未就业的,困难更大。我有的东西,可以救济,以免流落街头,影响不好。据说我家被抄两次,私人的东西被一小撮王八蛋明抢暗偷,丢失不少。我对此非常愤慨。请你们予以追查,按党的政策处理。
 
现由李冰天(李作鹏之子)等人前来接洽,希予指教。 
 
敬礼,海军强大。” ㉒
 
 
李作鹏将军保外就医时,组织上要求其改名,将军不愿,经再三工作,始答应。将军化名为“李明”,意明人不做暗事。
 
关于写四野战史,李作鹏很关心,但又忧心忡忡,言:“四野战史,陈云当顾问能写好,可惜去世了;别的人当顾问,要实事求是写,我看难。”
 
笔者问李作鹏将军:
 
“《大决战》中的林彪演的如何?”
 
答:“假林彪。”
 
问:“刘亚楼呢?”
 
答:“假刘亚楼。”
 
问:“罗荣桓呢?”
 
答:“假罗荣桓。”又说:“罗荣桓不是那种人,他从来不会抬高自己,贬低林彪。若罗荣桓在世,此片肯定通不过。”
 
罗荣桓元帅夫人林月琴晚年写罗帅回忆录,送李作鹏将军征询意见,将军阅后记言:“罗帅是伟大的政治家,不是军事家。四野打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林彪指挥的。” ㉓
 
李作鹏晚年已完工两部回忆录:一为《盖棺论英雄――我所认识的林彪》;一为《沙场回忆》及两部文革回忆录,共100万字。
 
笔者闻将军言,有书商与之谈出书事,建议“须改名,方可出。”
 
将军回答:“我李作鹏就是李作鹏,坐不改名,行不改姓。”
 
书商说:“若不改名,只有送国外出。”
 
将军断然答:“不,我是中国人,决不到国外出书。中国能出就出,否则存给老鼠啃掉。”
 
书商摇首而退。㉔
2009年1月3日,李作鹏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至此,林彪事件中的所谓“四大金刚”——黄(永胜)李(作鹏)吴(法宪)邱(会作)全部作古。李作鹏逝世后,新华社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
 
除配遗像外,全文如下:
 
2009年1月3日早晨7时30分,李作鹏将军逝世,享年95岁。
 
“文化大革命”中,李作鹏将军担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海军政治委员。1971年10月,李作鹏将军因九一三事件被押,1973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林彪反革命集团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资料来源与注释】 
①李作鹏,中将,曾任解放军副总长兼海军政委,1995 年7 月8日、9 日、11 日太原采访。
②李冰天,李作鹏之子,1995年6月26日北京采访。
③张池明,中将,曾任解放军炮兵政委,1 9 9 5 年6 月1 7 日北京采访。
④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⑤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⑥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⑦李作鹏,1995年 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⑧苏烈,四野老战士,2004年7月26日广州采访笔记。
⑨石冠军,四野老战士,1 9 9 4 年1 1 月2 2 日广州采访。
⑩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⑪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⑫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⑬李作鹏,2003年10月北京采访。
⑭李作鹏,2003年10月北京采访。
⑮1972年1月13日、7月2日,中共中央专案组整理的《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二)》、《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三)》。
⑯李作鹏,1995年7 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⑰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⑱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⑲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⑳伍修权,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 9 9 6 年3 月2 5 日北京采访。
㉑律师谈李作鹏《他直到现在还觉得林彪是好样的》(搜狐历史2013年8月26日),原载于人民网。
㉒李冰天,李作鹏之子,1995年6月26日北京采访。
㉓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㉔李作鹏,1995年7月8日、9日、11日太原采访。
 
 
(本文始发于《同舟共进》2009年第11期和《中国报告文学》2001年7月中旬刊 ,略有修改)
 
(吴东峰原创作品,欢迎打赏,谢绝断章引用、标题党改编,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的公众号)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梅
图 | 吴东峰私藏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