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4
 
“从潇湘馆出来,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四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已是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飞楼曰含芳阁。殿外矗立玉石牌坊,龙墙螭护,玲珑凿就,题曰“省亲别墅”。”
 
画外音:
 
“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大小姐了?”
 
“果若如此,我可也见大世面了。……”
 
“哎哟哟,那可是千载难逢的!我才记事儿,贾府预备接驾一次,把银都花的淌海水似的!”
 
“那时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还有如今在江南的甄家,哎哟哟,好势派!……别讲银子成了泥土,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推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就这么富贵呢?”
 
“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从来不抽烟的叶其龙,这时叼起一支烟,站在只完成了二分之一的大观园模型面前。从袅袅青烟中,他仿佛听到了凤姐和赵嬷嬷关于大观园开支的对话。是那么遥远,又是那么贴近。好像很轻很轻,又好像很响很响。叶其龙不禁皱起了眉头。
 
钱啊钱,这可是大观园的经济基础啊!现实明摆着,木料要买,青田石要买,油漆要买,塑料纸要买……不管对金钱如何淡泊的人,也不可一日无钱,何况大观园!它需要流水似地花钱,否则就要停工待料,或半途而废。
 
桂圆红,富贵之色。那是准备给贾宝玉做床的红木。怡红公子是贾母的心肝宝贝,睡的床一定要考究。叶其龙想,白皮松、太松;水曲柳、太花……红木,对,非红木不可。太贵,买不起。怎么办?
 
“刷……”他举起了锯子,红木椅子被锯断了,老伴骂了:“老不死的,这是你娶我的陪嫁啊!”
 
大观楼的门,要仔细推敲推敲,古建筑很重视门的设计、用料,它不仅是区分内外的标志,还反映了主人的地位和等级。“门当户对”嘛!月亮门,还是垂花门?……
 
“哗啦啦!”台风来了,叶其龙大声喊:“快点,快点,门被吹掉了!”当叶其龙从外面抢回半扇门时不禁笑了:“太好了,这是做门的好材料!”
 
宫灯璀璨,细乐声声,大观园里摆酒贺喜,热闹非凡,叶其龙家也是喜事,却冷冷清清。
 
大儿子娶亲,二儿子结婚;……没有鞭炮,没有酒席,也没有送礼贺喜的宾客。置办家具的钱,购买嫁妆的钱,宴请酒席的钱,全都融化在大观园里了。
 
……
 
现在,叶其龙面前的情况明摆着:大观园十组景已经建好了五组,而手头上的钱连这个月的米也不够买了。
 
老人想到了两个儿子。自从他们成家后,经济上都是独立核算的。是否向他们借一些呢?但他终于没有开口。为了建造大观园,儿子国麟与国虎兄弟俩没日没夜地干,已经跟自己受尽了苦难。
 
他心中一阵内疚:自己这个当父亲的对不起他们啊!
 
正想着,兄弟俩上楼来了。他们好像猜着了爸爸的心思,一起把这个月的工资放在桌上。
 
“阿爸,我的工资48元!”
 
“阿爸,我的40元!”
 
“这……这……干什么?”
 
“我们讲定了,大家的钱都合在一起用。统一开支,省下来的,统统造大观园!”
 
“那,她们俩个呢?”叶其龙指的是国麟、国虎的媳妇。
 
“她们说了,钱用在大观园,什么意见也没有。”
 
叶其龙望着国麟、国虎两兄弟,心头一阵发热,泪眼模糊。
 
“当,当,当……”隔壁传来了清晰的钟鸣。夜深了。叶其龙掐灭烟蒂,把全家人都叫到小楼上。老人像一位临阵之前的军事指挥家,决定胜负的激战就在眼前了。
 
他高声说:“既然大家都愿意把钱交给我,统一派用场,那么就这样定了。从明天起,大家都到楼下来吃饭。任何人情往来的花费统统取消。我把丑话说在前头,搞大观园不是小孩搭积木,我不说没有把握成功,但不敢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你们都要准备吃苦,两年,三年,五年,甚至要一辈子。我的决心已定了,我这一辈子造不好,国麟、国虎要接下来造……”
 
叶其龙一家的“愚公精神”,也有感动上帝的时候。
 
这位上帝的名字叫余毅夫,解放前是温州屈指可数的实业家之一。叶其龙早年曾在他创办的木行里学过生意,那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余毅夫由“爱国人士”一下子变成了臭不可闻的“里通外国的特务”,死去活来的批斗,使他跌断了手骨。危难之际,他竟然悄悄地送来暗自积蓄的二千元钱。
 
电视台的一位记者来采访。为了拍向群众介绍大观园模型的制作过程,要拍叶其龙一家在斗室中工作的情景。这位记者左看右瞧,东张西望,折腾了半天,还是无法拍摄最理想的镜头,因为这个房子太小了,连拍摄器材也难以安放。
 
这位记者无比感慨地说:“看到这幢小楼,我就想起了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情景,‘举家食粥酒常赊’。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悲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临行时,记者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老人:
 
上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下联: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横批:现代作坊。
 
5
 
“忽见前面又现出一所院落来,穿过竹篱花障编就月洞门,俄见粉垣环护,绿柳遮堂,进门两边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一边种一株西府海棠,其势若盖,丝垂金缕,葩吐丹砂。上面小小五间抱厦曰怡红院……”
 
画外音:
 
曹雪芹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诗人、词人,也是一位建筑学家。
 
很早就有人发现,《红楼梦》中不但人物关系上有家谱可依,事件发展中有时令可推,而且在环境描写上也似有图样可循。这座怡红院就是明证。
 
你看,在这里无论是贾政等人从正门进来,还是刘姥姥从后门误入,或者是贾芸从边门匆匆而过。他们在各自的路线中所见到的景物竟然和书中各回的描写如此吻合。这难道不是红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吗?
阳光变得温暖起来。
 
为了使大观园全部工程得以完成,温州市有关部门决定让叶其龙携带部分园景到上海展出。一是以展养园;二是广泛征求意见。
 
那时正是一九八一年初春。
 
上海的文学界、工艺美术界、书商界、建筑界、新闻界的同行,都被这座大观园所震动、所吸引。
 
“园艺精萃”
 
——在上海虹口公园,著名书画家程十发先生亲笔手书的横匾下,一座千姿百态的古园林建筑群展现在络绎不绝的上海观众面前,整个上海轰动了!
 
瞧……这位学者双手捧着一捆画卷来干什么?著名的《红楼梦》人物画家刘旦宅,要把曾经轰动香港的《金陵十二钗》图送来为大观园工艺衬壁。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挂在四面壁板上时,道谢不迭:“借光,借光……”
 
八十高龄的著名书法家费新我,用誉满海内外的左笔手书,留下珍贵条幅,“亭园咫尺,蜗阁流丹,技工巧制,蔚为大观”。
 
一批越剧演员进来了。她们是徐玉兰,周保奎、金彩凤、孟丽英……
 
每人都在自己扮演角色的住处仔细端详,流连忘返。
 
著名的红学会在沪的理事们,虽然都两鬓斑白了,但个个兴奋异常,不能自已。
 
徐恭时先生在答记者问时说:“大观园的创作成功,不仅为工艺美术、园林建筑别开蹊径,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形象化的材料,在红学史上自有它光辉的一页。”
 
不仅仅在上海,在杭州、金华、苏州、南京、福州、厦门、广州……参观者无不为之而激动,而兴奋,而赞不绝口,而手舞足蹈。
 
人们好像第一次发现大观园,第一次发现大观园竟是这样美。
 
美在这里经过艺术家的头脑和手工,从现实世界过渡到理想世界,本身毫无损失,表现出自然界最强大的力量。
 
潇湘馆有竹如林,“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但没有豪华的大门,仅有低矮的月洞门可供出入。万绿丛中,在难以觉察的墙角隐隐缀有一两株红杏,似乎是女主人胸中热爱生活的星星火苗终于被无情的现实所扑灭的象征。
 
建筑自成一格的蘅芜院极为工整。小溪泻玉,绿树成荫,萝薛芬芳,另有一种飘逸境界。它使人想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诗句。墙头瓦上一片银白的装饰则好似女主人幸福的帆船被风折断,终于落落寡欢了此一生。
 
白粉墙缀以彩瓦的怡红院,尽管蕉叶海棠,红绿相映,但左弯右拐的游廊却把大门和卧室的距离拉得很远。难怪林黛玉院外叫门,丫环们没有听出她的声音。不也阐明了备受珠围翠绕的宝玉有翅飞不出富贵牢笼,终于被其窒息的全书主旨。
 
……
 
此刻,周策纵先生在怡红院前停下了,他双手抱在胸前,静静地观察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梁一柱,似乎整个身心都陷进了思索,回忆的深渊:
 
进门两边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条芭蕉,一边种一株西府海棠。上面小小五间抱厦,分不出间槅,四面皆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幅,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宝玉的卧室里应该有一幅油画?”
 
周策纵先生突然问道。
 
他没有记错。那是刘姥姥酒醉后误入怡红院的一幕喜剧:当时,刘姥姥看到一个女孩儿从宝玉房中含笑迎出来,忙道:“姑娘把我丢下了,叫我嘣头嘣到这里来了。”说了,只觉得那女孩儿不答,却撞到壁板上,把头蹦得生疼。细瞧了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怎么画儿有这样凸出来的?”(《红楼梦》中41回572页)
 
霎时,整个展览大厅安静下来。观众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上百双期待的目光等待着回音。
 
只见叶其龙不紧不慢地递给周策纵先生一架望远镜,带他绕过怡红院,走到后墙,指着左侧一扇精雕细镂的窗框说:
 
“从这儿,往里瞧!”
 
高倍望远镜里,果真出现一幅色彩凝重的油画:秋波传情,玉腕凝辉。活脱脱的一个美人儿。
 
周策纵先生折服了,激动了。洁白的宣纸上,写下了老人的热情赞叹:
 
千古庭院万美兼,
 
故家绝艺永相传。
 
红楼历历亲来访,
 
始信人间有大观。
 
吴东峰为上海《文汇报》采写的叶其龙先生制作大观园的文章
 
6
 
“转过一架玻璃窗后,便是怡红院后院院中满架蔷薇,过花障又见青溪前阻,宽大石头砌岸,白石一条横架为梁。此溪从闸起流至洞口,从东北山坳引至村庄,又开一道岔,引至西南,总共至此。再南侧仍合一处,从墙下出去。溪边大山阻路。”
 
画外音:
 
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贾政一群人就在这座大山前迷了路。当时贾珍笑道:“随我来。”仍在前引路,从这山脚一转,便是平坦大路,忽然大观园门庭现于前,原来这是进门的另一条道路。于是,大家都道:“有趣,有趣,真是搜神夺巧之至!”
曲径通幽。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只有弯弯曲曲,才能分隔空间,才能使人感到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可是,人生的事业为什么也要曲径通幽呢?!
 
室内依然是一个缩寸成龙的园林世界:富丽堂皇的宫殿,玲珑别致的庭院,千奇百怪的叠石,弯弯曲曲的小径……
 
啊!大观园,你能走出小楼,走向世界吗?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梅
图 | 吴东峰私藏 部分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