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绝似三国张翼德,不输水浒黑旋风。
玖

建国后许世友最喜欢下部队,凡下部队一下子就插到连、排、班,与基层官兵交朋友,是许世友最开心的事。
1962年夏,许世友将军视察“南京路上好八连“,见战士午餐为南瓜稀饭,问:“大家吃饱吃不饱?”班长许金龙答:“报告首长,吃得饱。”将军一把抢过锅铲,用力在锅里搅了几个来回:“放屁,这么稀怎么吃得饱?!”将军怒不可遏:“你们骗人!”将军大步走到连长、指导员跟前,问:“中午怎么吃稀饭?”答:“中午吃稀饭可以睡三个小时,战士晚上要站几个小时岗,晚上吃干饭。”将军说:“国家粮食有困难,也要保证战士吃饱,不然,战士站岗吃不消的。
许世友将军临走,甩下一言:“砸锅卖铁,也要让战士吃好吃饱。”
许世友回去后,就指示上海警备区领导在郊区划一块地给“好八连”,养猪种菜。许世友说:“战士肚里油水多了,粮食就吃少了。” ㊵

某年,某工兵团到江苏佘山施工,战士带着绝命书下坑道。因为选点不当,塌方很厉害,已有十几人伤亡。南京军区作家黎汝清了解情况后,问施工领导,为什么非要选这个点?领导答:“这是许司令的命令,谁敢改?“
黎汝清说,许世友后来知道此事后,脸都气歪了。他立即命令工兵团重新选点施工,骂得团长、政委狗血淋头:“你们是木头人呀?哪个山头不能打洞,单在塌方的地方干?命令!谁的命令?错了也可以改,我也不知道会塌方。盲目执行命令,不是真正的执行命令。为了不得罪领导,拿士兵的生命当儿戏,这是自私,自私,最可恶的自私!” ㊶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跨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溅在偏僻的异乡。
”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地修理地球是光荣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啊,用我的双手绣红了地球,绣红了宇宙,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
“告别了你呀,亲爱的姑娘,揩干了你的泪水,洗掉心中忧愁,洗掉悲伤。啊,心中的人儿告别去远方,离开了家乡,爱情的星辰永远放射光芒……”

这是“文革”中流行的一首《知青之歌》,作者任毅,南京市第五中学六六届高三毕业生,1968年插队南京江浦县。插队期间,编写了《我的家乡》歌曲,即传遍全国的“知青之歌”。
1970年春节期间,此歌被张春桥、姚文元定性为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反动歌曲”,任毅在南京市被公开批斗数十场。
任毅回忆,5月25日,南京市公检法、军管会决定“判处现行反革命任毅死刑立即执行”并报告南京市委,南京市委批复同意并报江苏省委审批。但7月11日,省委的批复则是判处任毅有期徒刑十年。任毅言,其时十年徒刑是“现行反革命罪”的“起步价”,以至以后刑满释放后,自己仍不知当时江苏省委为何刀下留人?㊷
2002年,许世友的秘书、国防大学政委李文卿著作出版的《近看许世友(1967—1985)》揭开了这一秘密,任毅才弄清楚是许世友将军救了他一命。
李文卿在他的心血之作,也是诤言之作《近看许世友》写道:
“曾经有个南京下乡学生写了首知青之歌,一度流传全国,到处传唱,惊动了四人帮,江青、张春桥硬说是煽动知青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定性为反动歌曲,下令追查,南京市公检法很快抓到了作者,竟然判处死刑。
当案件报省革委会领导审批,许司令看得非常仔细,看后讲:一个学生娃子,十八九岁,又没有什么前科,怎么能说杀就杀?
当即批示:该人年轻,个人历史简单清白,没有死罪。大笔一挥,救人一命。这位知青后来被改判十年徒刑,‘文革’后被平反释放。㊸”
李文卿回忆说:黑脸也罢,红脸也罢,草菅人命的事,许世友是绝对不会干的,尽管他对《知青之歌》的靡靡之音的调调十分反感。
1987年,任毅在许世友将军逝世两周年时,专程到了河南新县,拜谒了将军之墓,给这位从未谋面的“救命恩人”点上中华烟,洒上五粮液酒,深深地鞠躬,鞠躬,再鞠躬。㊹
(本文始发于2006年1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开国将军轶事》,增订修改于2018年7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采访对象与参考书目
㊴尤太忠,1992年11月16日广州采访。
㊵朱争平、程童一、徐志耕(三人均为原南京军区机关干部)文《领袖、将帅和好八连》,解放军报1994年2月14日。李文卿著《近看许世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㊶黎汝清(著名作家、南京军区文艺创作室创作员),1995年4月访谈。
㊷赵兴武、金立安、束宇文《<知青之歌>作者任毅曾被判死刑》,2008年12月2日。
㊸李文卿著《近看许世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㊹赵兴武、金立安、束宇文《<知青之歌>作者任毅曾被判死刑》,2008年12月2日。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