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叁
许世友将军说话“三句半”,句句“刺刀见红”,将军最恨曲里拐弯,阿臾奉承的大话空话套话。
战斗英雄宋祥华,“文革”期间任许世友警卫部队某团二营营长。其时,许世友住中山陵八号,二营驻地为南京中山陵梅花山。
“两地近在咫尺,许世友常常突然袭击,到我们部队视察。”
宋祥华回忆说,许世友到部队来,最喜欢到连队转转看看,很少说话,作指示。每次来最多讲话“三句半”。
何为“三句半”?
“首长好?”许世友答:“好个屁!”
“首长辛苦了?”许世友答:“辛苦个屁!”
“欢迎首长作指示!”许世友答:“谁要是暴露我来这里,就给我枪毙!”
宋祥华认为,这是真正的军人作风,体现了许司令随时准备打仗,高度警觉的战备观念。宋祥华说:“如果你说漂亮话,他非把你骂个狗血淋头。” ⑭
“文革”中某日,许世友将军于中山陵8号,送一批干部子女(有陶勇、聂凤智等将军子女)去大别山当兵。
临行,许世友将军兴致很好,要出来送送“说两句”。
许世友挥挥手说:“你们一个个都发财了(指穿上新军装)!”
又挥挥手说:“你们到部队后,一个个都得给我好好干!”
又挥挥手说:“要干不好,回来我一个个都把你们枪毙了!”
穿上新军装的“新兵蛋子”们,个个目瞪口呆,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也。⑮
1982春,许世友将军第一本回忆录《我在山东十六年》出版,笔者前往中山陵八号采访。
4月15日下午二点半,笔者刚到中山陵8号,许世友就从楼上“噔蹬”下来,劈头就问:“记者同志,你要我谈些什么呀?”
笔者回答:“想请许司令谈谈山东打仗的事。”
许世友说:“好啊!一靠党的领导;二靠群众支持;三勇敢不怕死。”
笔者问:“还有呢?”许世友说:“还有,”又把这三句话重复了一遍。
又问:“首长,能不能谈具体点?”许世友“好”,但随口而出的还是这三句话。
幸亏,笔者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采访才得以像挤牙膏似地艰难进行。这次采访3年后,许世友将军就去世了。⑯
肆
许世友将军回忆自己的战斗经历如下:
1923年从戎当兵,于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保安团二营四连四班当童子军,次年参加了直奉第二次大战,由于作战勇敢,武艺高强,由战士而副班长、班长,直至升至排长。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许世友所部直系一师一团宣布起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许世友任二营四连连长。
1927年,许世友于国民革命军里秘密参加共产党,介绍人是政治教官胡德魁。受胡德魁指派,许世友回家乡湖北麻城,参加了由王树声领导的六乡农民义勇队。
许世友将军自豪回忆:“在鄂豫皖根据地,我先后当了五次敢死队队长,挂了六七次彩。敢死队长出了名。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人死如灯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1931年,许世友被提升为红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团长。将军率部参加了血肉横飞的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将军以“大刀团团长”而威震红四方面军。⑰
周志坚将军,打铁出身,红四方面军悍将。他清楚记得,当时二十五师奉命坚守大面山主阵地。系着红布的大刀是二十五师每一位官兵的主要武器。周志坚为红四方面军著名战将,时任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副团长。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
......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周志坚回忆说:“那一仗我们打赢了,打得狠,打得苦呀!无论是官是兵,官大官小,都挥着大刀猛砍猛杀,都是好钢打的刀呀,砍十几枚铜板都不卷刀呀,也都砍出了缺口呀,我的乖乖呀!”
周志坚肯定地对笔者说:“指挥员怕死肯定打不了胜仗。要不是许世友副军长带头冲到最前线,那个敌人是打不垮的,万源保卫战能否胜利就难说啦!” ⑱
伍
据说,许世友打仗时,作战斗动员也是如此简单。
1939年秋,许世友将军由山西进入山东,任山东纵队三旅旅长,在渤海之滨开辟抗日战场。
1941年春,许世友担任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指挥,统一指挥胶东第五旅和第五支队的反投降斗争。
山东纵队老战士李本文回忆,某日在胶东蓬莱县吴家村参加反顽干部动员大会,首次见许世友将军,他全副武装,跳上主席台上讲话。
“我来胶东就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来,我来不太平。我们一定要当硬骨头,坚决打出去,打垮投降派的进攻,打出胶东新局面!”
“将军在山东首次‘亮相’,就好彩满堂。”李本文说:“许世友讲话言简意赅,在胶东地区广为传播,一扫投降派的嚣张气焰。” ⑲
1941年3月15日,许世友将军率部攻大牙山日伪军。将军脚登草鞋,腰佩大刀,跃上八仙桌,黑脸咬牙,挥拳下令,仅寥寥数语:“此仗,只许进,不许退。动摇军心,杀头。消极避敌,杀头。见死不救,杀头。临阵逃脱,杀头。”
是役,大捷。⑳
1946年11月,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指挥部队攻灵山,天忽下雨。作战参谋问:“下雨了,还打不打?”将军反问:“下不下刀子?”参谋无以应答。将军大声命令:“不下刀子,就给我打;就是下刀子,也给我往死里打!”
是役,大捷。㉑
许世友将军谓战术:“什么叫战术?打进去就是战术。不要讲起来头头是道,打起来一道不道。”
某日,许世友将军率华野九纵于行军途中,接华野司令部电话:命令部队返回原地。许世友将军夺电话大吼:“你们只晓得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是两条腿。”言罢怒摔话筒。
对方者谁?大将粟裕也。㉒
中国著名报人、《大公报》总编辑徐铸成回忆,1949年与柳亚子、陈叔通、马寅初、抱达三“四老”由香港北上进京,途经山东青州(益都)。是时,青州为华东军区所在地,司令员许世友热情接待,并作报告详述华东军区数年各大战役经过。许世友报告,多为四字句,如:
“官兵年年打仗,月月胜利,天天接触,时时戒备,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消灭了几百万蒋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徐铸成回忆,许世友将军声洪气壮,有叱咤风云之气概。
次日,柳亚老法书一首七律赠许世友,有句云:“绝似燕人张翼德,一声喝断霸陵桥。” 陈叔通、马寅初、抱达三“三老”均赞“神似许世友”,无不拍手称好。㉓
(未完待续)
采访对象与参考书目
⑭宋祥华(五四一团二营营长,抗美援朝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1981年5月访谈。
⑮何鸣(聂凤智夫人),1986年10月24日南京采访。
⑯许世友,1982年4月15日南京采访。
⑰《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及李文卿、李福海(俩人曾任许世友秘书)等访谈。
⑱周志坚(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开国中将),1991年4月武汉采访。
⑲李本文(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副社长),1982年5月南京访谈。
⑳李本文(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副社长),1882年5月南京采访。
㉑李本文(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副社长),1982年5月南京采访。
㉒王宣文《毛泽东之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㉓徐铸成(中国著名报人)文《旧闻杂议续篇》14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本文始发于2001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开国将军轶事》,题目为“刚烈许世友“,此次发表增加了许多作者经过十多年继续采访的新内容,并作了一些重要的修订。)
作者致歉
考虑到种种因素,本文对部分忌讳和暂时不宜公开发表的内容设置以“O”为字节的删节形式,在此为读者带来的阅读不便表示歉意。此举纯属个人忧虑,无关网络检查。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