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杜平将军身材短小,形体微胖,貌清神朗,动止有度,其声缓缓如汇小溪流淌,其言谆谆若经百日沉思。
这是1986年12月8日,我在南京军区工作时记下的杜平将军形象,他是开国将军中学者型将军的典型代表。
 
曾经作为南京军区政治部的一员,我有幸在杜平政委领导下工作了近二十年,并在杜政委晚年时曾多次采访了他。杜平不但是我军的优秀政治工作者,而且是红军中少有的具有大学学历的一员,他的学识、水平、涵养、丰采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1955年至1964年间,我军授衔的开国将军(不含元帅)有1600多位,但真正具有大学学历的几乎凤毛麟角。就是到了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时,所授的1452位将官中,真正具有大学学历的将军仍然是凤毛麟角。一般来说,开国将军们给公众留下印象大多数为《亮剑》中李云龙式的人物,而杜平政委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学者型将军的类别。
 
 
1986年12月8日,我第一次采访杜平政委,并求证了他是否大学生的问题。在我当时采访笔记中,写着杜平政委的原话:“我是大学生,是罗荣桓向毛主席说出来的,过去我一直不愿承认自己是大学生。因为我上的是湖南长沙群治大学,是个私立大学,读了几年书,当时那个校长是个日本人,据说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
 
杜平政委接着谈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当时毛泽东问杜平:“什么大学?”杜平回答:“长沙群治大学”。毛泽东说:“那是野鸡大学。”
 
在那个以“大老粗”为荣的年代,杜平政委不承认自己是大学生,既有谦虚也有无奈。毛泽东说那是野鸡大学,既有调侃也有嫉妒。已有资料证明,杜平读的长沙群治大学是当时湖南省唯一的私立法学最高学府,而且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大学者、思想家章太炎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董。
 
因此,杜平政委是一位准大学生,属于当时那个社会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就像我们今天的研究生、博士、博士后。
 
杜平将军不但文化水平高,而且书法水平也高。他曾被选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
 
 
杜平回忆儿时写字,以竹衣捆扎成笔,以木板做纸,以红土泥水为墨,写了擦,擦了写,其书法功底由此始也。
 
抗美援朝时期,我方开城中立区军事警察姚庆祥遭美、李军非法袭击,壮烈殉职。杜平将军重操旧业,为其撰写碑文,每日于黑海石上写一行,再由石匠凿字,边写边凿,约一礼拜。将军说:“书法兴趣由此更浓了!”
 
杜平书法功力深厚,规范朴实,一丝不苟,师颜体。南京夫子庙有碑林,森森然大家荟萃,其右一碑书林伯渠1907年过金陵诗《冬冬更鼓逼岩城》,杜平将军所题。又古楼中层之匾,上书“心旷神怡”四大字,亦杜平将军手笔。将军曾赐我一书法作品,上书“锲而不舍”四个大字,一直挂在我的书房上,成为激励我坚持不懈,努力写作的座右铭。
 
杜平政委在南京军区任职时,与许世友司令员一直是搭档。许世友将军性刚烈,人皆难与相处,惟杜平将军与之共事十余年而无芥蒂。“文革”中,造反派“炮轰”南京军区党委,许世友将军避居大别山后,南京造反派转而揪杜平,要杜平派人到大别山抓许世友,杜平强撑病体,面见造反派,义正词严地回答:“让一个政委带人去抓司令,在我军历史上没有过”,“打死我也不会干”,“你们有事冲我来,我完全可以回答你们。”
 
他与许世友在共同治军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一感情在十年动乱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将军因病救治无效逝世,享年81岁。许世友的去世,使杜平将军十分悲痛。次日,我就接到了杜平政委亲笔书写的“悼许世友同志”诗一首,要我们送《人民日报》刊登。
 
其诗云:
共同治军十几春,
诚挚赐教受益深。
精明果断理万机,
赤胆忠心军人魂。
足智多谋先士卒,
将军百战敌胆寒。
 痛悼老友今永别,
战功卓著美名传。
 
上面这首诗,题名“悼许世友同志”,落款“杜平 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于南京。”诗好书法也好。
 
那时我与《人民日报》的值班副总编丁济沧比较熟,就把杜政委的诗复印传真给他。几天后,《人民日报》就刊登了这首悼念许世友的诗,杜政委看了很欣慰。也因此,这首诗作作为已用的底稿,我一直保存到今天,它成了我在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杜平麾下工作的最为珍贵的纪念。
 
图 |  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