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纸上谈兵点评
壹
195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政工会于广州召开。
23日上午,毛泽东主席接见与会代表,见一将军鹰鼻蓝眼,面貌迥异,不类汉人,遂驻足,握手,问:“你是新五军的吧?”
其旁一将军介绍:“他叫曹达诺夫,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维吾尔族人。”
毛泽东甚喜,指曹达诺夫说:“你是新中国第一代维吾尔族将军。”①
毛泽东在广州珠江宾馆接见中,对曹达诺夫说:“你是中国第一代维吾尔族将军。”
2001年12月16日,笔者访曹达诺夫将军于广州珠江宾馆,正是当年将军接受毛泽东接见的地方。将军拿出当年接见的珍贵照片,与笔者细述其情其景,仍激动不已。
吴东峰采在新疆乌鲁木齐采访曹达诺夫将军
此前的1955年9月,曹达诺夫将军入京参加总参动员部兵役动员会议,宿京西宾馆。9月30日,将军突然接总干部部通知:下午四点钟至中南海怀仁堂开会。
将军问开什么会?无有一人说清楚者。
下午三点半,将军等被一辆面包车送至怀仁堂。下车后,曹达诺夫将军被引领进一屋。
一位年轻女服务员笑盈盈而至,指将军胸前解放军臂章,说:“把它取下。”
将军不解,取臂章。
又说:“把衣服脱了。”
将军甚奇,脱衣服。
又说:“把裤子脱了。”
将军大惑,呆如木鸡。
女服务员笑笑,指靠墙边的一只紫红色的木箱说:“首长,请把这套礼服换上,才能进去参加会议。”
将军释然,好奇问:“这是什么衣服啊?”
女服务员笑答:“你自己看。”
曹达诺夫将军打开箱盖,眼前一亮。一套璀璨耀眼的将军礼服赫然居中,蓝莹莹者,领边、袖头、裤中均镶花边饰条之上下礼服也;红丹丹者,大沿帽配圆型“八一”红五星帽徽也;黄灿灿者,一个“豆”的少将领花和金丝肩章也。
曹达诺夫忆此格外兴奋。是日,将军穿上崭新的少将礼服,参加了我军最高规格的授衔仪式。将军回忆,那天授衔授勋大会上,毛泽东为元帅、大将授衔,周恩来总理主持大会。
毛泽东为元帅、大将授衔
“我们这批有幸参加者见证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 曹达诺夫又补充道:“会后看梅兰芳唱京戏,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那一招一式确实好看!”②
将军是年35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5年授衔之少将中最年轻者之一。
贰
2002年7月31日和8月9日,笔者与广东新闻界同仁吴江、苏毅等赴新疆观光学习,有幸在乌鲁木齐两次家访曹达诺夫将军。曹达诺夫将军见笔者,第一句话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曹达诺夫见笔者,第一句话就是:“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乎。”
将军宅花果飘香,喜气洋洋。曹达诺夫偕夫人盛装出迎,会客厅桌面上早已堆满了哈密瓜、葡萄、奶酪,及各种干果,五颜六色,格外诱人。
曹达诺夫将军偕夫人盛装出迎
将军对新疆风物如数家珍。
他说,“克拉玛依”译言是“黑色的油山”,“乌鲁木齐”译言是“优美的牧场”,“马扎”是坟墓,“巴扎”是市场,某某斯坦就是“某某草原”。
又说:“苏联人吃饭眼睛饱,汉族人吃饭嘴巴饱,维族人吃饭肚皮饱。”意为苏联人吃的东西讲究好看,汉族人吃的东西讲究味道,维族人吃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讲究营养。
又说,新疆之戈壁与酒泉以西之戈壁不同。前者为碎石块堆积,由山岩崩塌而来;后者为鹅卵石堆积,由洪水冲刷而来。
又说,长于雪线以上为真雪莲,长于雪线以下为假雪莲。将军言,雪莲其生必成双成对,雄者大,雌者小。不同根亦不并生,相距一丈以上,见其一,必可得其二。雪莲有耳,稍有动静,便缩入雪中,即便挖雪三尺,亦不得也。③
1947年3月,曹达诺夫将军率部穿越克拉玛依沙漠。某日中午,见沙漠中有一片黑沼泽地,寸草不生。下车视之:正中有一块“咕嘟咕嘟”直冒黑泥水,约三米见方。将军诧异,问当地人后才知道:“这个黑泉叫克拉玛依(黑油),可以润滑马车轴。”
将军谈此尤为兴奋:“你们一定要去看看。如今这里已经成了大油田了!”
地大物博的新疆,是曹达诺夫将军的挚爱,也是他的骄傲。④
叁
曹达诺夫将军1920年12月出生于新疆伊宁,童年于阿拉木图其来克乡度过。故将军言:“我有两个故乡,一是中国新疆的伊宁;一是哈萨克斯坦国的其来克乡。”
将军父亲名尼扎木丁,出生于阿拉木图其来克乡。
1918年,苏联红军追击“白匪”至其来克乡,滥杀无辜,人心惶惶。尼扎木丁一家随“白匪”流亡新疆伊宁。
1924年苏维埃政权实行新经济政策,尼扎木丁偕全家回返,开铁匠铺,做小生意,生活渐富裕。
1929年苏联实行集体化,个体经济被消灭,尼扎木丁又携全家“偷渡”回伊宁。⑤
曹达诺夫将军兄弟五人,其年最少。四位哥哥均以打铁为生,供将军一人读书。将军于乌孜别克小学读书时,凡暑假即步行至胡地亚于孜乡、克伯克于孜乡贩酸牛奶、奶酪、玉米棒子等,回伊宁走街串巷,高声叫卖。所得收入一补学费之不足,二作零花钱用。
将军年少聪慧勤勉,先就读伊犁中学,毕业考试时名列榜首,被包送入“高师”,而后考入新疆学院,专攻畜牧业。194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建设厅迪化南山种马场,后调回伊宁墩买利街口奶牛场当技术员。
曹达诺夫晚年与笔者言:“青年时代只想学技术,对政治不感兴趣。”⑥
青年时代的曹达诺夫(上)
曹达诺夫将军回忆,1949年9月,将军应总政治部邀请,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同行有十三师师长伊敏诺夫,十四师师长依不拉因拜。入京乘小飞机,途中要在哈密、酒泉、兰州、西安、太原先后加油。
经西安时,彭德怀、习仲勋、甘泗淇等西北局领导设宴欢迎。
宴中,彭德怀元帅言,中国人很聪明,会做各种各样的菜,光是一种鸭舌头就能做出好几种菜。哪个国家都做不了中国菜。
彭总又言,中国人把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吃上,如果用在科学文化上,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落后。
将军感慨说:“彭老总这番话,看得深,有水平,至今仍印象深刻。”⑦
(本文始发于2006年版解放军文艺出版出版的《开国将军轶事》续集,2019年3月25日夜修订)
(本文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军事书屋公众号,照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本文资料来源
①曹达诺夫,2001年12月16日广州采访笔记。
②曹达诺夫,2001年12月16日广州采访笔记。
③曹达诺夫,2002年7月31日乌鲁木齐采访笔记。
④曹达诺夫,2002年7月31日乌鲁木齐采访笔记。
⑤曹达诺夫,2002年8月9日乌鲁木齐采访笔记。
⑥曹达诺夫,2002年8月9日乌鲁木齐采访笔记。
⑦曹达诺夫,2001年12月16日广州采访笔记。
↓ 点击下方链接可阅读其他文章
吴东峰:面壁“三北”一声吼 | 林彪事件中的“四大金刚”之黄永胜
吴东峰:鹰折长空非“草包”|林彪事件中的“四大金刚”之吴法宪
【口述历史】‖父亲单印章经历中的几件事
吴东峰: 文韬武略蕴璞玉 | 上甘岭上的将星之张蕴钰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部 联系人陈锐 18820856779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本公众号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广大读者点击文末的“写留言”,发表阅读感想。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