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林彪事件中的“四大金刚”之邱会作
写作背景
1971年9月13日凌晨,在中蒙边境蒙古国温都尔汗上空那一声爆炸震惊了国人,也震惊了世界。
 
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的林彪及其妻叶群、子林立果等人乘一“三叉戟”飞机于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外逃,于蒙古国上空坠毁,史称“九一三”事件,又称“林彪事件”。
 
林彪事件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掌握军队要职的开国将军,被称为林彪事件的“四大金刚”,均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的审判。
 
本系列人物稿为吴东峰先生20多年前的旧作,是最早采访并公开发表的黄吴李邱的专访。文章以相关当事人的零距离口述,为后人提供了林彪事件背后的部分真相,及有关细节。
 
作者1994年4月开始采访,历时六年后,即2000年5月、2001年7月由《同舟共进》和《中国报告文学》删节发表。可惜此时四位“金刚”均已作古也。
 
感谢王家生、李炳银两位勇敢的主编为本文的发表做出最后的拍板,否则文中所反映的内容如李作鹏所说的就让“老鼠啃掉”了。
 
此次发表为作品原件,并略有增删和改动。
 
 
 红小鬼,毛锥笔,冤冤相报谁害谁
——纸上谈兵点评
 
 
       
邱会作将军,年轻时眉目清秀,神态安祥,举止潇洒。晚年喜穿黑色上装,蓝色下裤,高个,精瘦,满脸堆笑。行走双手如鸭摆。①
 
邱会作将军头脑清晰,思路敏捷,记忆力强。将军能言善辩,反映快,语速快,如连珠炮,喜欢教训人,外号“教师爷”。
 
邱会作之子邱路光言,黄吴李邱中,李作鹏和邱会作脑子好,转得快。但邱脾气不大,而李脾气较大。②
 
“文革”中,周恩来称邱会作将军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干部,是历届后勤部长中最好的后勤部长。”
有人揭发邱会作将军不轨于正、不拘小节等问题,林彪为之辩道:“要注意政治大节,不要纠缠于生活小节”,并召邱谈话警示之:“玉不琢,不成器。不要因小失大。” ③ 
                       
 
     
邱会作将军,江西省兴国县高兴墟长迳乡人,家贫如洗,少时牧牛,十五岁参加红军,曾任红军总供给部机要统计员,第四局三科科长,长征入陕后升任红军总供给部部长。将军善办事,能周旋,会说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均呼之“红小鬼”。
 
邱会作将军作战勇敢机敏。
东北解放战争某役,时任东北野战军八纵副政委的邱会作将军正指挥部队撤退,忽一发山炮弹落于近十米处,幸为臭弹。有人说,敌人进攻,快撤。
邱会作将军持望远镜观察片刻,说:“敌人要退,快反击!”
八纵司令员黄永胜当场拍板:通知部队,立即转入攻击!
是役,大捷。④
 
1946年10月6日,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前夕。八纵二十三师六十八团副团长韩枫率三营奇袭小紫荆山,得手。
是夜,国军反击,小紫荆山复失。
邱会作将军火速赴六十八团,当场宣布:六十八团团长和副团长撤职,守小紫荆山的八连连长枪毙。
将军怒道:“这次先杀‘两条腿的’,下次再出事就杀‘四条腿的’(指骑马的)。”是时邱会作将军坐阵六十八团督战,待夺回小紫荆山方心安,回纵队。⑤
 
丁盛将军晚年回忆,辽沈战役中,围攻廖耀湘兵团。敌军大乱,我军亦大乱,纵队找不到师,师找不到团,团找不到营,敌我交错,弹丸如雨。邱会作将军持枪与士卒同搏敌,毫无惧色,冒险冲杀。
丁盛将军忆此言:“邱政委拿起枪来直接打敌人哪!不简单哪!”邱会作将军时任四十五军政委。⑥
 
 
 
1959年庐山会议后,林彪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彭德怀及总参谋长黄克诚、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总后勤部长洪学智均撤职。邱会作由此而接任总后勤部部长,达十二年之久。
 
邱会作将军既能干事又会办事。将军任总后勤部长职,中央及军委有关领导凡遇困难,均喜找将军帮忙解决。
其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军队经费拮据。将军号召各部队开荒种地,养猪种菜、办家属厂等,解放军后勤系统遂有城西湖、牛田洋等农场建成。
三年困难时期,解放军各部队无浮肿、无饿死人情况。其间,总后从农副业生产经费中共上缴国库二十个亿。⑦
 
1966年初,邱会作将军主持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以总后勤部署名送林彪,林彪转呈毛泽东。毛泽东阅后大喜,复函林彪,挥毫作大段批示,要求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等等。
是信写于5月7日,史称“五七指示”。
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肖华闻之好羡慕,与邱会作将军言:“你发财了,既发经济财,又发政治财。” ⑧
                    
 
1957年,周总理拟调邱会作将军任国家经委第一副主任,并告之,先到苏联和捷克等东欧国家考察。
邱会作将军暗喜,诺诺而应。
考察归来后,邱会作找总理汇报思想,一脸愁容:“我不想脱军装。”
周总理哭笑不得,说:“你这个邱会作,给我耍滑头。”
将军“嘻嘻”而退。⑨
 
1960年,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将军挨批撤职,仍任军委委员,安置总后。邱会作将军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待之甚恭。
谭政每星期一、四到总后上班。将军安排上午读报、看文件;中午接家中共进午餐并留午休;下午派人陪打麻将半日。
某日,将军之子邱路光问:“这位噘着嘴的老头是谁?”将军一本正经告之:“他是你爸上级的上级,就像你爸爸的爸爸。” ⑩
 
邱会作将军并非“玩主”。
邱路光言,将军不跳舞、不打猎、不下棋打牌,唯以学习和工作为爱好,称之“工作狂”不为过。
邱路光记忆中其父建国后只休假一次,因其母小产于青岛休息一月。
平时将军每晚下班极迟,将军夫人胡敏定家规,邱不回家不开饭,故凡将军下班车响,其子便高呼炊事员:“刘叔――开饭!”全家一片欢腾。⑪
 
 
“文革”期间,邱会作将军任总后勤部长职,除军队事务外,亦负责“外援”事宜,即支援“世界革命”。如以武器、弹药、服装、药品援助阿尔巴尼亚、越南、朝鲜、罗马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将军事必躬亲,案无留牍,条理井然,多次受周恩来总理赞誉。⑫
 
 
而后,有报道称,邱会作“把总后搞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
据总后保存的“文革”档案材料记载,1966年6月至1970年3月,邱会作先后在24次讲话中,40个文件材料中,给总后原政治部主任等17名军职干部和总后司令部参谋宋平等107名师职以下干部群众,强加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其中108名同志被非法关押、刑讯逼供和揪斗,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总后机关制造出《特务叛国外逃集团》冤案,株连了总后原政委李聚奎等26名军职以上干部和269名师职以下人员。⑬
 
 
世人皆知“文革”中所谓“二月逆流”之事,皆知在“二月逆流”中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李富春、李先念、谭政林等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大闹怀仁堂之事,而鲜知此事与邱会作将军有关联也。
1967年1月,总后造反派批斗邱会作将军甚烈。为避风头,将军以养病住院名,上西山军委前指藏匿。造反派闻邱失踪,急聚众数千,团团围三座门(军委办公厅),要求邱会作回总后接受批斗。其时,军委文革小组迫于压力,电话指示邱会作回总后,参加文化大革命。
邱会作将军下山后,即被第二军医大学造反派捉拿,关押于总后卫生部三楼。造反派以“车轮战”批斗之,剃阴阳头,坐“喷气式”,罚跪请罪,致使邱会作肩胛骨骨膜、肌肉断裂,右肋骨断裂并横出,多次昏厥,命在旦夕。
1月24日,邱会作见地上有一烟盒,急取之暗书一求救信,致毛泽东、林彪、叶剑英,大意为:我现在有生命危险,向主席、林副主席、叶帅求救。文化大革命万岁!毛主席万岁!
此信由警卫送饭时藏于裤裆,顺利送出。
当晚,林彪怒书手令:“立即放出邱会作!”并命陈伯达共同签名。叶群等持林彪、陈伯达手令分乘两辆小车,直驱总后大院,向造反派示林、陈手令,邱会作将军由此得救也。
当是时,邱会作之子邱路光随行。
邱路光言,叶群走后,(从8点到12点)林彪数次打电话询问情况,汽车发动三次,随时准备出发。
邱会作回西山时已夜半,叶剑英、聂荣臻元帅等均于西山等候。两老帅见将军剃阴阳头,满头血斑、遍体鳞伤,悲愤之极。
叶帅亲扶之进屋,安慰说:“会作啊,你受苦了!”
聂帅边走边骂:“法西斯!法西斯!”
次日晨,刘伯承元帅拄杖前来探望,刘帅以手抚摸邱被打伤处,说“我眼睛看不见,让我摸摸你啊!”
邱路光与笔者言,家父是“文革”初期军队系统被斗最惨的一位总部领导,血淋淋的教训,对老帅们的情绪影响很大。1967年2月11日,老帅们之所以雷霆震怒,奋力抗争,大闹怀仁堂,家父之遭遇当为重要导火索之一。⑭
 
 
1970年8月23日下午3点,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小礼堂开幕。这次被称为第三次的庐山会议,使林彪的政治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也使邱会作人生跌落冰点。
 
 
在2001年于香港出版的《邱会作回忆录》中,邱会作以亲历者的口述,系统缜密地回忆了这次庐山会议的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不堪回首。
下面概略摘录部分内容:
 
邱会作记,那天,毛泽东端坐在台上说:“我们的二中全会,现在开幕!”然后,毛左顾林彪,右顾周恩来,之后即说:“请林彪同志讲话。”
林彪对毛泽东笑笑,说:“好,我说几句。”
毛泽东接着又说了一句,声音略大:“现在,请林彪同志讲话。”
晚年邱会作回忆言,林彪的讲话,不到两个小时。讲话很一般,观点也不是很鲜明,但事后却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林彪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宪法修改稿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宪法修改草案体现了毛主席的国家学说;第三个问题是宪法修改草案体现了毛主席倡导的群众路线。
邱会作回忆说:“林总的讲话没有稿子,一口气能讲这样长的话,是不容易的。”
林彪结束的话声刚落,全场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邱会作观察到,毛泽东对林彪的讲话听得很认真。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站起来,只说了两个字:“散会。”
 
邱会作晚年依然清晰地记得,会场上群情格外热烈。坐在主席台下第一排的许世友、陈锡联大步上前,与林彪握手,表示敬意。叶剑英、陈毅两位元帅也起身和林彪握手,林为了表示尊重,蹲在台子上和两个老帅说了几句话。
邱会作晚年回忆认为,林彪讲完话以后受欢迎的情况并不一般,好像有一种“势”,毛泽东看到此景,肯定心里别有滋味。
........
 
 
邱会作分析认为,林彪在庐山会议上的讲话,是对张春桥、江青一伙的文革派一次“火力袭击”,获得了大多数反对文化革命的中央委员们的热烈拥护。但可惜的是毛泽东在这党和国家生死命运的关键时刻,倒向了张春桥、江青一伙文革派,抛弃了他的亲密战友林彪。
 
关于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邱会作认为只是一个幌子,他不当国家主席,谁还敢当?林彪也不敢当。
庐山会议前,军委办事组成员去向林彪汇报工作,当谈到国家主席问题时,林彪说得非常中肯:“国家主席还是要设的,但只能主席来当这个国家主席,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没有国家元首是不成的,名不正,言不顺嘛。”
邱会作他们建议林彪可以当国家主席时,林彪立即说:“这种话你们不能在我这里说!我不能当这个主席,你们以后也不要再提,还是我们的毛主席来当。我身体不好,出个门都要下好大的决心,如设副主席我也不能当。”
邱会作后来明白了,林彪其实早已明白,不设国家主席目的就是不给林彪留位子。
邱会作认为,庐山会议上的激烈斗争,表面看起来是林江斗争,实际上是毛林交恶的开始。
而后才有了对鼓吹天才论的“假马克思主义政治骗子”陈伯达的反击,有了以后全国性的批陈整风运动,有了以后对军队的“甩石头,掺砂子,挖墙角”,有了以后的毛泽东南巡打招呼......
1971年“林彪”事件的发生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是1970年庐山会议毛林交恶的必然结果。
《邱会作回忆录》研究性地作如上分析。(以上内容均为后加) ⑮
 
 
 
1971年,邱会作将军因“林彪事件”被拘捕关进监狱,1973年开除党籍。1981年1月以“林彪反革命集体主犯”罪,判处有期徒刑16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邱会作将军晚年关注国家大事,每日向邻居借报阅读,快借、快读、快还。将军说:“我举双手赞成改革,改革就是革命。只有改革,中国才能前进。要改革就会有缺点,有错误,怕的就是知错不改。”
 
魏佑铸将军曾与笔者言,延安时期,毛泽东曾称邱会作将军为“小马克思”。⑯
 
 
2003年10月30日,笔者询此事于邱会作将军之子邱路光,路光取一笔记本示我。
该笔记为邱会作将军1999年八十五高龄所记。
 
有记高科技知识者,如“纳米技术是讲长度的,一根头发丝的万分之一叫一纳米”;
有记历史典故者,如“天杖(打板子)是隋炀帝的儿子杨坚发明的,打死了还要打二百四十板,取名天杖”;
有记生物常识者,如“文昌鱼是全世界鱼的祖先”。
 
更多的为将军对时政的分析思考,如“知识经济的周期性很短,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过去了”;
又如“克林顿炸南斯拉夫我使馆,李洪志搞**功,他们是两个最大的反面教员: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
又如“文化革命前是政治造假,改革开放后是商品造假”;
又如“国家安全已由一般的军事力量,发展到高新技术。军队建设的改革目标是:规模化、现代化、创新化、正规化”;
又如“每两天有一个厅局长腐败,每几月有一个省级干部腐败,假冒伪劣都与国家干部有关。反腐败必须做到三条:1.教育;2.人事制;3.纪律”;
又如“当今平民百姓面临新的三座大山:房子、医疗、子女上学”,等等。
凡读之者无不大惊讶:将军年迈仍好学如此,反省“文革”教训,紧跟变革大势,我们等后生辈弗如也。⑰
 
 
2002年7月18日,邱会作将军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9岁。将军逝世后,骨灰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2008年11月21日,邱会作家人将其骨灰迁往家乡安葬,同时举行了将军铜像的安放仪式。铜像屹立于雕栏围砌的墓地中央,形若真人,目视远方。
据将军家人言,邱会作晚年曾三度想回家乡看看,皆因身体原因而未能如愿。逝世六年后,终于可以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了。
 
邱会作将军墓前大理石上,刻着一副醒目的对联:
上联:勤恳勤俭勤巧办事;
下联:为党为国为民一生;
另一块石碑,上面刻着1967年周恩来讲话片段:
“邱会作是个坚定的红军老战士,是个很称职且做得很出色的后勤部长,是历届后勤工作最好的一位,这不仅是我的看法,也是党中央、毛主席的看法。”
 
【资料来源与注释】 
①邱会作,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中将。邱路光,邱会作长子,2002年10月26日北京采访。
②邱路光,邱会作长子,2002年10月26日北京采访。
③谢胜坤(少将,曾任解放军武汉军区副政委),20002年8月10日河南鸡公山采访。
④张正隆著《雪白血红》,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
⑤张正隆著《雪白血红》,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
⑥丁盛,1997年10月4日广州采访。
⑦邱路光,2003年10月30日北京采访。
⑧邱路光,2003年10月30日北京采访。
⑨邱路光,2003年10月30日北京采访。
⑩邱路光,2003年10月30日北京采访。
⑪邱路光,2003年10月30日北京采访。
⑫邱路光,2003年10月30日北京采访。
⑬老九文《林彪和他的十大干将》,甘肃文化出版社。
⑭邱路光,2003年10月30日北京采访。
⑮《邱会作回忆录》,香港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版。
⑯魏佑铸(少将,原广州军区副政委),2000年4月2日广州采访。
⑰邱会作1999年笔记本。
 
(本文始发于《同舟共进》2009年第11期和《中国报告文学》2001年7月中旬刊 ,略有修改)
 
(吴东峰原创作品,欢迎打赏,谢绝断章引用、标题党改编,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的公众号)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梅
图 | 吴东峰私藏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