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珠海的初冬,依然充盈着勃勃春意。
大海举起了欢腾的浪花,群山舞动着翠绿的身腰。
在珠海南屏镇的一座新型军营里,一支年轻的部队正在这里聚集,等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到来。
营区的对面,可以望见高楼林立的澳门。再过80天,这支年轻的部队就要跨过濠江,代表祖国踏上澳门的土地,体现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大檐帽。白手套。蓝色的臂章。金色的绶带。
当鲜红的国旗在高19.9912米的旗杆上缓缓升起时,身着新式服装的官兵们表情肃默,面向国旗,举手敬礼。
朝阳沐浴中的国旗,如同一团火,在官兵们心中燃烧。
他们高举起紧握着拳头的右手,向祖国宣誓: “威武文明,准时进澳。”
这是公元1999年10月1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官兵以他们的铮铮誓言,拉开了庆祝祖国五十华诞的序幕。
“祖国,请放心!”官兵振臂高呼。
四周回荡着:“......放心,放心,放心……”
“祖国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大海似乎停止了呼吸。
群山似乎张大了眼睛。
我们似乎听见了看见了黄河在奔腾不息......
01 “塔山英雄团”四任团长和一支新组建的部队
二十天前的一个下午,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风尘仆仆地走进了驻澳门部队摩步二连。
“我回家了!”张万年副主席亲切地对二连官兵说。
摩步二连的前身是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四连。五十年前,张万年副主席作为这个部队的一员,参加了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建国后还担任过“塔山英雄团”的第9任团长。
这是二连官兵永远难以忘怀的镜头:张副主席坐在三排九班的床铺上,和官兵们亲切交谈。军区陶伯钧司令员、刘书田政委也和战士们挤坐在一起。张万年副主席关切地询问: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家里怎么样?参加驻澳门部队有什么想法?
当张万年副主席走出二连,就要上车时,突然又回转身子,对二连的连长、指导员说:“我们合张影吧!”
这是军委领导的关怀,也是老一代军人的关怀。
在这之前,“塔山英雄团”的另三位团长,也对摩步二连倾注了心血。
当得知“塔山英雄团”将要抽调一个连队组建驻澳门部队时,原驻桂某集团军军长——“塔山英雄团”第12任团长赵德芳马上打电话给团领导,反复交代,一定要把最好的连队,最好的兵送到驻澳部队。
“塔山英雄团”的第16任团长——军区装备部部长欧金谷在驻澳门部队检查工作时,对这个连队的武器装备工作感到特别满意。临别前,他再三勉励连队要发扬传统,争创一流。
驻澳门部队司令员刘粤军,是“塔山英雄团”的第19任团长,曾在摩步二连的前身担任连长。他多次到这个连队蹲点,手把手地给部队干部传授抓军事训练、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塔山英雄团”的四任团长关怀摩步二连,是驻澳门部队组建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这一天,当张万年副主席表情严肃,神态坚毅地站在检阅台上时,驻澳门部队官兵无不心潮澎湃,群情激奋。
就在前几天,张万年副主席观看和指导了我军南京、广州战区举行的诸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实兵演习。今天,他把目光投向了驻澳门部队的组建上。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1 6 世纪中叶开始被葡萄牙逐步占领。迄今为止,澳门受葡萄牙统治长达4 0 0 多年。如期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
——1 9 7 8 年4 月1 3 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 9 9 9 年1 2 月2 0 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而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澳门的共同夙愿。
——关于澳门驻军问题,自1 9 8 6 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是否在澳门驻军,何时驻军,属我主权。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毅然决策: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同时,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就驻澳门部队的建设方向和建设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江主席的精辟指示,继承和实践了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
此刻,驻澳门部队官兵护卫着军旗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检阅台。
播音员的声音:
“驻澳门部队的主体来自驻香港部队和驻桂某集团军,所有战斗连队的前身都是具有光荣传统的连队。有的连队诞生于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有的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人民军队战争史上的几件大事;有的曾警卫北平,在西苑机场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装步一连在进驻香港履行特殊使命期间,连队连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成为驻香港部队的‘标兵连队’。摩步二连就是从塔山阻击战中走出来的‘塔山英雄团’的后代。”
驻澳门部队是我军的延续,也是我军的发展。
驻澳门部队政委贺贤书向张万年副主席介绍,这里的官兵都是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从军区机关、作战部队、驻香港部队等单位遴选出来的。驻军6 名领导都经过高等院校的培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干部队伍中,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占86 % ;战士当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占79.7 % ,所有专业军士都具有从事本专业的技能。
听到这里,张万年副主席满意地笑了。
这一天,连日奔波在演习场上的张万年副主席,在军区陶伯钧司令员、刘书田政委的陪同下,不顾疲劳,风尘仆仆地参观了驻澳门部队营区。他与驻澳门部队领导交谈,与连队官兵交谈,与机关干部交谈。张万年副主席谈得最多的是,我军刚刚举行演习的深刻背景和驻澳门部队组建的伟大意义。
张万年副主席离开驻澳门部队已经一个月了,但他的坚毅声音仍然回响在驻澳门部队官兵耳畔:“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不平静的一年,驻澳门部队的组建不但关系到澳门回归,也关系到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02 一个有着12 位军人的佤族家庭与澳门上百年的耻辱史
国庆节这一天,摩步二连一班佤族战士岩帅做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举动:
这天下午,他托人把一本载有澳门上百年屈辱历史的书籍和一本《澳门驻军法》,寄给了远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嗡嘎科乡英腊村的父母和叔叔们,并写了一封长信。
岩帅是个好小伙,打从被挑选到驻澳门部队服役,转眼几个月了,一直没有给家里写信,今天,他要向父辈倾诉自己心中燃烧着的感情,也希望让父辈通过殖民者统治澳门历史的了解,感受新一代佤族军人肩负的责任。
岩帅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不仅因为他家出了一个女大学生,为佤族人大大争了一口气,更主要的是他们家从爷爷开始,父亲、九个叔叔,加上他,这个大家庭一共出过12位军人:爷爷岩瓶参加过红军;父亲岩模在解放战争中为国效过力;大叔岩科7 0 年代末入伍,参加过边境自卫还击战;三叔岩嗡、四叔岩白勒在部队都是好样的,挂着军功章回到家乡;二叔岩松、五叔岩滨、六叔岩摆、八叔岩格、九叔岩歪,也都先后参军尽了义务;七叔岩正,还是个“官儿”,在重庆某部当了一名排长。
然而,最令他自豪的是,他作为这个光荣家族的第三代军人,将完成祖辈、父辈们未能完成的伟业,并作为见证中国对澳门行使主权象征的驻军中的一员。这不仅是自己一个人的荣耀,也是这个有着1 2 个军人的爱国家庭的荣耀,更是佤族人民的莫大荣耀!
岩帅永远忘不了今年4月的一天,已是85 高龄的爷爷,身患重病,则一直瞒着在部队服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老人临终的遗言是,告诉在外当兵的孩子,要为咱佤族人争光。
岩帅当初,就是带着这样的愿望参军。如今,通过学习澳门的历史,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他在信中写道:“佤族人民和各族人民血肉相连,从今天起我更强烈地感到我身上流淌着的不仅是我们佤族的血液,而且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
正是中华民族的血液,燃烧着驻澳门部队官兵的心。
驻澳门部队装步二连班长胡泊,曾经作为是驻香港部队的一员,驾驶着第一辆装甲车,跨过罗浮桥,进驻香港。今年二月,小胡回乡探家,一跨进家门就惊呆了,他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两位老人竟是自己的父母:因高血压病复发卧床不起的父亲瘦骨嶙峋,母亲的满头青丝几乎全白了。母亲拉过小胡的手说:“孩子,你在驻港部队干了四年,对国家也算尽了义务,今年退伍回家吧,给妈帮个手。”
望着母亲无助的目光,小胡含着眼泪点了点头。
小胡没有想到在他准备复员时,却被作为技术骨干选调到驻澳门部队负责培训新学员。在驻澳门部队,小胡读着《中国近代史》,读着《澳门知多少》,读着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他的心猛然颤抖,这哪是一首歌啊,这分明是一段含辱忍悲的历史。在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尺下,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割舍?
不久前,当小胡和战友顺利通过总部和军区的考核验收,并驾驶着装甲车完成回报表演任务后,他急切地拨通了家中的电话,用沙哑的喉咙对着话筒直喊:“妈,我完成了任务,等澳门回归后,我就回家!”
这是一根挣不断的线、解不开的结!
作为这一代军人,能够在自己手中结束殖民主义的统治,这是何等的自豪,何等的荣耀!
澳门回归大典上担任护旗手的警侦连战士郭林,来自山东平度,他的家乡胶东半岛,跟澳门一样有着屈辱的历史。胶东半岛也曾经沦为殖民地。澳门离祖国太久了,回归之路又如此漫长,让郭林倍觉能够参与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意义之重大,自己肩上的担子之沉重。
警侦连六班长金炜,入伍前是上海赫赫有名的江南造船厂的工人,月薪8 0 0 多元。说起澳门回归,金炜抑制不住内心的活动。他的祖辈见证过昔日的“十里洋场”,那是帝国主义列强的天下;被誉为“世外桃源”的租界,那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地方。而澳门,这个祖国母亲的游子,即将在新世纪的曙光初露之际归来,怎不令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在驻澳部队一次法律知识讲座上,一位年轻军官面对几百名如饥似渴的官兵,从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讲起,讲到帝国主义列强与旧中国签订的一个个城下之盟;从香港法律讲到澳门法律;又从澳门基本法讲到澳门驻军法;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当有人问《基本法》上没有提及有关“澳门驻军”条款时,年轻军官回答:“《基本法》明确规定,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防务。防务与驻军是不可分,驻军是防务的体现,防务通过驻军来实现,在澳门驻军是我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关系到我国领土完整和民族的尊严。那么,澳门回归祖国后,理所当然必须进驻自己的军队。”
他的回答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位年轻军官,便是驻澳部队法律顾问处律师李营。毕业于解放军外语学院的李营,先是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到香港大学进修法律,又以令人刮目的成绩,获得香港律师资格和法学研究生证书,成为内地第八位在香港取得律师资格的法律人才。被抽调来驻澳部队后,李营刻苦钻研澳门法律,热情为官兵讲解有关法律,他要让更多的官兵了解澳门的屈辱史,了解澳门的法律,了解澳门基本法和驻军法,更好地为进驻澳门完成神圣使命尽职尽责。
03 24位将军的评语和争分夺秒的拼搏
那是驻澳门部队组建之初,阵阵惊涛拍打着珠海之滨。
在一座暂时借住的营房里,陶伯钧司令员、刘书田政委接见了参加组建的驻澳门部队领导。在座的还有分管这方面工作的刘镇武副司令员、王同琢副政委等领导。
当驻澳门部队主要领导汇报了组建工作和实施方案后,几位军区领导的话题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时间问题上,这些具有丰富带兵经验的将军们都感到:一支部队从无到有,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部队几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困难确实很大。
陶伯钧司令员神态严肃地说:“最大的困难是时间紧,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要高起点,要一步到位,一定要一步到位。”一向稳重的刘书田政委,这时也激动起来,他补充道:“时间非常有限,大家一定要有吃苦精神,准备掉几斤肉。”
担负组建任务的刘粤军、贺贤书两位将军当场立下了“军令状”。
光阴像箭一样飞奔。
今天,将军们又来了,他们要检查验收这支部队的组建情况。
烈日熔金,骄阳似火。一位将军坐在主席台上纹丝不动,正认真地观看着驻澳门部队官兵的军事科目表演。
轻机枪快速移动射击,射手们在一、二秒内完成了移动、据枪、瞄准和射击动作。几声清脆的枪声响过,1 0 0 米外的2 0个胸环靶应声坠落,挂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红幅标语。将军似乎对这项常规训练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他突然“发难”,要求每一名射手都按他指定的目标实施射击。“1 号射手打左胸”、“2 号射手打头部”,话音刚落,目标开花,将军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脸。
“呜、呜、呜”,2 0 辆新型装甲车威风凛凛地驶来了。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新型轮式装甲车,全车身披迷彩,车身顶部四只红色的信号灯像眼睛一样眨巴着,一根天线高扬着,直指蓝天。
主席台上,将军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位细心的将军发现,2 0 辆车在绕场两周的路程中,同时起步、同时加速、同时停止,而且间距始终不变,犹如一队齐步走的士兵。将军小声询问,车速和间距是多大?回答是:第一圈车速,2 5 公里每小时,间距,2 0 米;第二圈车速,5 0 公里每小时,间距3 0 米。将军又问误差有多大,当听说误差不超过1 米时,这位曾当过坦克兵的将军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驻澳门部队组建以来,军委副主席张万年、总参谋长傅全有、军区司令员陶伯钧、政委刘书田等2 4 名将军来此检查过工作,对驻澳门部队建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部队各项建设抓得紧,要求严,工作扎实,基本达到了进驻澳门履行职能的要求。”
“驻澳门部队建设基本上达到了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
“工作的实际效果超出了我们原来估计的程度,比我们估计的效果还好。”
. . . . . .
将军的眼光是挑剔的,赞誉是吝惜的,但评价则是客观的。他们都是部队建设的行家和权威,什么阵势没见过。能够经得起这样多、规格这样高的考官的严格测试,对于只有短短组建时间的驻澳门部队来说,确实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短短的时间里,驻澳门部队官兵以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部队。官兵们不因组建时间短而降低标准,他们始终瞄准一流,创下了一流的成绩,而且创造了我军历史上的一个个记录:
——白底灰墙,飞檐流动,走进驻澳门部队,仿宋式的新营房让所有来访者眼睛一亮。谁能想到,就在半年前,营区所在地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从挖地基到营区落成,实现了傅全有总参谋长提出的“高效、优质、低耗”的要求,被认为是建筑史的一个奇迹。
——驻军机关是我军同级单位中机关人员最少的一个。正是这个小机关,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组建、教育、训练等大量的工作,为军队建设开创了一条小机关、高效率的新路。
——按常规,培训一名装甲车驾驶员需要8 个月的时间。在驻澳门部队,时间不等人,装甲车配发部队后,他们采用边磨合、边训练、边表演、边培训的办法培训新成员,不到两个月,新驾驶员就和老驾驶员一样顺利通过了军区和部队的考核,而且成绩都达到了优秀。
——今年9 月份,总部、军区对驻澳门部队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所考1 7 类5 1 项内容,7 9 个连( 单位) 次,其中6 2 连( 单位) 次优秀,1 7 连( 单位)次良好,优良率 100 % ,优秀率7 8 . 2 % 。
“只争朝夕,不辱使命”,这是部队的口号,也是官兵们刻在心底的誓言。午休,不休了;双休日,也不休了。就连晚饭后那一点时间,官兵们也自觉地把它用在补差训练上。在总部组织的专业考核中,摩步二连的1 0 台装甲车顺利通过双直角线,没有一台车压一根线、碰一根杆,成绩全优。这中间,就有新战士周炜、雷黎、封善军驾驶的三台车。这三名新战士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训练;中午, 别人都休息了,他们却顶着烈日在气温高达四十多度的装甲车内进行场地训练;晚上熄灯后,他们又躲在厕所里学驾驶理论。正是凭着这种分秒必争的劲头,他们从毫无战斗力到迅速形成战斗力,只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驻澳门部队官雄雄,兵也雄雄。摩步一连五班长、特等射手陈军以前从未接触过轻机枪,为了练臂力,他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百个俯卧撑;为了练眼力,他每天晚上对着一枚针眼看;为了练心理素质,他每天先跑三公里,然后直接进行瞄准,有时还请旁人其不意地大喊一声以提高自己抗干扰的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军终于练就一手百发百中的本领。摩步二连是从驻桂某师调过来的,除了投弹、五公里、四百米障碍等几项训练科目外,很多训练科目都与以前有较大区别,特别是9 5 枪族、盾牌、防暴器材等新装备,就连干部也没接触过。为了缩短训练时间,他们只好“现学现卖”,干部、班长上午是原驻香港部队的骨干的学生,下午就得当起本连战士的师傅。目前,该连的训练成绩比起老兵连队来,已经相差无几了。
成功是热血和汗水浇注的,驻澳门部队官兵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辛酸和喜悦交织的故事。
在驻澳门部队成立大会上,装步一连战士杨新春站了半个多小时之后,就向旁边的连长小声报告说自己眼睛看不见了。原来,他这几天正发高烧,上场前还在打吊针,身体虚弱的他在烈日烘烤下开始虚脱。连长问他能不能坚持,他回答说能。此时,他两眼发黑,什么也看不见了。杨新春心里念叨着,自己可不能在关键时刻给部队脸上抹黑,于是用力瞪大眼睛,直挺挺地站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部队解散,他再也坚持不住,一头栽倒在地。
不久前,广东一批著名书画家参观了驻澳门部队,他们无不为驻澳门部队官兵们的良好军事素质而赞叹,而折服。七十高龄的著名雕塑家潘鹤,曾创作过不同时期的军事雕塑作品,看了驻澳门部队官兵的军事表演,老艺术家激动地说:“我要为新一代军人塑像!”
04 100名放弃高考的战士和父老乡亲的支持
为了建设一流部队,扬我国威军威,为了澳门的顺利回归,驻澳门部队官兵作出的奉献又何止这些?
战士张列平是带着一箱子高中课本来到军营的,三年前,他以7 分之差,与大学校门擦肩而过。一心想圆“大学梦”的他,平时不管训练有多么紧张,每天总要挤出点时间来复习功课。听说,来到驻澳门部队意味着今年不能参加军队院校招生统考,张列平什么也没说,默默合上了高考复习的课本。
张列平只是一个代表。
据统计,整个驻澳门部队共104名战士放弃了今年参加军队院校招生统考的机会,对此,他们是怎么想的?
摩步二连战士黄合欢说:“收复澳门,我们等了四百多年,放弃今年高考的机会,不过是多等一年,这笔账,还用算吗?”
张列平则说:“我们平时常说爱国奉献,这一次对我们不就是最好的检验机会吗?我们能够在另一个考场上向祖国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应该为此感到更加自豪。”
驻澳门部队的官兵们,就是这样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的内涵:部队成立以来,共有3 7 名干部主动放弃了探亲休假,有4 名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干部主动推迟婚礼,还有4 5 名干部家属下岗待业生活比较困难,3 1 名大龄青年未找对象。这些人中,没有一人向组织上开过一次口,叫过一声苦。
组建当初,许多官兵放弃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驻港部队步兵旅参谋长谢伙根任现职不到1 0 天,主动要求到驻澳部队珠海基地工作;本科生施俊、硕士生李营、江长爱和程亚民别离大都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申请到驻澳部队创业;女兵张婷放弃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的月薪3000 多元,毅然报名应征……对此,他们激动地对记者说:“能成为驻澳门部队的一员,机会难得,一辈子都感到光荣。”
在驻澳门部队采访的日日夜夜里,最使记者感动的是他们家庭对驻澳门部队建设的支持。
二班长米洋永远忘不了妈妈在电话中那平静的声音。
一个月前,米洋听说父亲在家里出了事。为了弄清情况,他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母亲。米洋问妈妈:“爸爸出事了吗?”“没有啊!”妈妈的话语十分平静,米洋终于松了口气。
一个星期后,米洋又给家里打电话,又是妈妈接的。米洋问:“叫爸爸接电话吧”“他昨天出差了,过几天才回来 ”听了这话,米洋又开始怀疑起来,可妈妈口气依然很平静,反怪他多心,要他在部队好好干,不要分神。
放下电话,米洋心里的石头仍没落地。过了几天,他又一次拨通家里的电话,这一次,又是妈妈接的,他问:“爸爸呢?”仍然是平静的回答:“爸爸带弟弟出去买东西了。”
可米洋哪里知道,他父亲早在一个月之前就遇车祸不幸去世。为了不让米洋在驻澳部队分心,妈妈召集全家人商量,一致决定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教导队二中队指导员张杰永远忘不了那双深情的眼睛。
说来也叫人难以相信,张杰结婚三年,与妻子相聚不到一个月。开始是驻港,接着是驻澳,大事一个接一个,假期一推又推。当他们的孩子出生时,驻澳门部队的组建工作进入关键时刻。
怎么办?张杰难,部队也难。部队领导说话了,回去一个星期看看吧,不然,孩子要有意见了。
假期一批下来,张杰就拎个塑料袋就往汽车站赶。车到广州火车站时,他来不及买票,匆匆跃上一辆北上的火车。从汽车站到上火车,中间只花了十分钟。就这么紧赶快赶,他乡尽量缩短路途时间,在家多住几天,躺在医院产房的妻子发话了:“部队有事,还是早点回去。”“你和孩子怎么办?”“部队工作要紧!”
张杰在家只住了三天半,就告别了破腹产的妻子和刚出世的婴儿。妻子拉着他的手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很光荣,孩子的名字就叫澳立吧。”
张杰对记者说,那天他不忍回眸妻子那深情的眼睛,径直走出了产房。他说:“我这辈子是还不起妻子的感情债了。”
如果说,亲人的支持和鼓励给驻澳门部队官兵们无穷的动力,来自全国人民的期盼和祝福,更是他们强大的精神动力。
张晓清是驻澳门部队摩步一连战士中学位最高的一位,他入伍前是江西农业大学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他的高中同学中有56位都坐在北大、北师大等名牌大学的课堂。如果说当初张晓清因自己的选择而疏远了与同学的交往,那么现在他每天训练下来最大的享受就是读信,每一封来信都能为他扫除一天的疲倦。
这些信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是他的昔日同窗写来的。张晓清来到驻澳部队传出后,很多同学羡慕不已,纷纷来信向他表示祝贺。有的同学说,你是我们同学的骄傲;有的说,要是我也有机会像你一样就好了. . . . .
前不久,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民族学院等大学学习的五位同学专门写信告诉他,他们已经制定了一个“99·12计划”,就是相约在今年12月19日那天,一起到珠海来,为张晓清和他的战友送行,他们要亲眼目睹解放军进驻澳门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祝福祖国早日完成伟大的统一大业。
张晓清把这些信与战友分享着,每一封来信,就像一颗跳动的心,令他们心潮澎湃,他们说,再苦再累不算什么,因为他们身后,有数万中华儿女的支持和祝福。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梅
图 | 吴东峰私藏 部分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