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皮定均将军有三个外号,一是“皮老虎”,二是“皮猴子”,三是“皮骡子”。前面两个很容易理解,是赞扬皮定均打仗既勇敢又机智。后面一个“皮骡子”,则有点贬意,就是说皮定均的性格,像一头犟骡,脾气大,我行我素,从不听人劝。
 
走出大别山后,便是一马平川的皖中平原。
 
7月13日,“皮旅”六千余人集合在毛坦厂镇东山坡上,召开了穿越皖中平原的动员大会。在这个动员大会上,皮定均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求部队彻底轻装:
 
除了武器弹药和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其他东西一律甩掉!”
 
“皮旅”老兵晁尚志回忆说:“皮旅长令行禁止,决不客气,决不马虎,决不犹豫,决不动摇。”
 
 
军令如山倒。据“皮旅”老兵回忆,那一天动员会后,“皮旅”官兵的背包,整整丢满了一山沟,横七竖八,花花绿绿。一驮子一驮子的档案、文件,在火中化成了青烟。
 
不仅如此,皮定均还对轻装进行了严格的检查,轻装彻底到所有的炊事担子、公文箱子,和个人的全部用品,甚至连走不动的牲口也都要精简掉。
 
部队进行彻底的轻装,为的是以后五天五夜的高速急行军。⑫
 
因为在以后的五昼夜里,他们要和国军围堵部队“赛跑”,向东飞奔七百里,冲出他们即将合拢的包围圈,与我苏皖解放区部队会师。
 
7月15日拂晓,“皮旅”三团一营轻取官亭镇,俘虏地方民团百余人。此时,部队由于连续行军,格外疲劳,但在该镇仅停留不到一小时,部队又出发,向北拐向凤阳。本来计划在吴山庙休息,但皮定均听侦察队报告,敌人已在淮南路两侧强征民夫抢修工事,又当即决定:“在吴山庙吃饭,吃完饭立即出发。”一团团长钟发生提出:“部队太疲劳了,休息一天吧!”
 
“皮旅”老战士张国治生前接受我的采访时回忆,为了休息事,钟发生团长和皮定均旅长两位老战友竟为此大吵了一架。
 
皮定均斩钉載铁地说:“不能停留,吃过饭马上就走!”毫无商量的余地。
 
钟发生指着皮定均大吼:“你算什么英雄,怕死鬼! 在这里休息一天有什么了不起。敌人来了,老子去打!”
 
骂归骂,走归走。钟发生不敢违抗军令,很不情愿地带部队出发时,还在大街上骂骂咧咧。
 
其他领导也有主张休息的,但皮定均还是那句话:“走,服从命令。”
 
此时,人称“政委妈妈”的徐子荣看到部队官兵实在太疲惫了,也劝皮定均:“是不是稍稍休息一下。短一些,不要一天,三个小时吧。”徐子荣是旅党委书记,1927年的老党员,年龄也比皮定均大六岁。
 
 
可是,这时皮定均的犟脾气上来了,连徐子荣的面子也不给。他说:部队停不得,三个师的国军正向我们包围过来,这里多停几个小时,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把部队损失了,我们怎么交代!”
 
皮定均没有发火,而是一脸严肃,脸色铁青,加上那上翘的嘴唇,由喜变怒,更加可怕。他要求部队立即出发的决心毫不动摇。
 
“皮旅”官兵还是按照旅长的命令,准时离开吴山庙,连夜抢越淮南路,进入定远地区,再向津浦路飞速前进。
 
就在“皮旅”离开吴山庙不到三小时,国军四十八师一三八旅乘汽车沿公路两头于次日凌晨赶到了淮南路。
 
张国治说,当他们赶到时,我们早已越过淮南路,走出几十里地了。他说:“如果当时皮定均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吴山庙休息哪怕只有三个小时,其后果就不堪设想。” ⑬
 
位于苏皖交界的津浦铁路,是“皮旅”中原突围的最后一关。半个世纪前,“皮旅”官兵就在这里打了千里突围的最后一仗,“皮旅”老兵说:“这最后一仗规模最大,也最激烈。”
 
安徽省滁州嘉山县,津浦铁路在此穿过明光、管店、三界、张八岭等站,一直通往南京。铁路上鸣笛声声,现代化的高铁列车频频通过。但津浦路两边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一个又一个泥坯墙的村庄,人烟稀少,草长巷深,有留守老人在牧牛、放羊。
 
安徽省滁州嘉山县,津浦铁路在此穿过明光、管店、三界、张八岭等站,一直通往南京。
 
 
有人说,历史不会忘记,其实历史是最容易被忘记的。我们寻找了当地几位80岁以上的老人,想要了解当年“皮旅”的战斗故事,几乎一无所得。谁也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关乎数千人生死存亡的决战。
 
 
津浦铁路东面的三界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军事训练中心,训练场上龙腾虎跃,热火朝天,随时准备打仗的样子。我刚到“皮旅”当兵时曾在这里参加过师级规模的军事演习。如今硝烟散尽,歌舞升平。“皮旅”已在数次整编后变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了。他们前辈的历史还有谁理呢?
 
三天后(7月20日)的凌晨,皮定均站在明光与管店之间的津浦路上,对全旅的行军队伍作了一番调整:二团为前卫,三团和旅直随后,一团担任后卫。
 
建国后,皮定均将军在写回忆录时,仍清晰地记得方升普的一番话,他说:“刻骨铭心,永生难忘哪!”要过津浦路时,副旅长方升普对他说:“老皮,一路上我们一直走在一块儿,现在是最后一关了,你先过去,我留在这边督阵,就是拉也要把每个同志拉过去。” ⑭
 
后卫一团无愧于“老虎团”美誉,他们在副旅长方升普、团长王诚汉指挥下打了中原突围的最后一仗。
 
 
中原突围胜利后,方升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访谈中,对此仗作了如下的精彩叙述:
 
“当我后卫部队一团过铁路时,正值敌装甲火车从三界开来,我已布置在铁路两侧担负掩护的二、三团部队,便以各种火器,向敌装甲火车一齐开火,旅工兵排长杨立德,把仅有的几块炸药,全部埋在铁路上来爆破路轨。他沉着地等待装甲车进至爆破点,一摇发电机,轰隆一声巨响,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吓得敌装甲火车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往后退。不料由于炸药太少,铁轨没有炸断。敌装甲火车发现路轨没断,一声嘶叫,又朝我们部队开来。我掩护部队,再次以猛烈火力向敌装甲火车射击,特别是我三团的勇士们,他们冒着敌人装甲火车上炽烈的机枪火力,挺身站在紧贴铁路的东侧崖顶上,把一批批集束手榴弹,投到敌人的装甲火车上。敌装甲火车上下左右一片火海,敌装甲火车见势不妙,一声哀嚎,夹着尾巴向明光车站逃去。” ⑮
 
 
7月20 日,皮定均率旅主力完整的旅、团建制五千余人,突出了国军的包围圈,终于与华中解放区部队胜利会师了。
 
 
记者云:
 
令行禁止,将之始也。否则,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必败无疑。军令如山倒,不吃回头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上下齐一。这是皮定均的个性特色,更是他的治军原则。
 
(未完待续)
 
图 | 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