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磨子潭,是“皮旅”穿越大别山的最后一道屏障,不仅仅是三座屏风似的高山挡在前面,而且在“屏风”下面还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大河——磨子潭。
 
 
所谓磨子潭,其实是淠河的一段,大水从岳池奔涌而下,因为河中央有一块黄石头,又大又圆,直径十多米。东面水大,西面水小,河水经年累月围着它转,冲出了一个很深的潭,故此得名。
如今我们站在这里,面对着的是一片安静的河面,对面的三座大山仍如屏风般立在眼前,当年的磨子潭早已不见踪影了。因为建国后,为了治理洪涝灾害,这里建起了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三座大型水库。
 
 
今年81岁的汪舟龙,退休前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这大半年来,镇里反聘他编撰镇志。当年皮旅抢渡磨子潭时,他已经记事了。
 
 
汪舟龙回忆,那天夜里,睡到半夜,突然响起了一阵枪声,我们都吓得不敢动,到了早上,枪声才逐渐停了。八九点左右,汪舟龙跑出门去看热闹,眼前的情景使他惊奇不已:黑压压的部队开过来,三五成群,接二连三地走过去,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一直走到下午三四点。
 
汪舟龙后来才知道,这支被群众称为“红色”的部队,就是皮定均率领的“皮旅”,而此时的“皮旅”正面临着生死关头的考验。
 
当“皮旅”官兵赶往磨子潭集结时,国军整编第四十八师的部队也已在岳西、舒城、潜山布防阻击,其先头部队夜半可赶到磨子潭。这是皮定均在电话里诈获的敌人情报。
 
形势十分严峻:部队已经来到磨子潭,乌云密布,大雨骤至,敌人正在向大河逼进,要抢占河对岸如屏风似的三个山头,依托大河之险,阻挡“皮旅”六千人马渡河。
 
 
抢渡磨子潭的过程惊心动魄。
 
“皮旅”官兵都记得,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即使情况万分危急,皮定均依然头脑清醒,应变自如。他没有向赶鸭子一样赶部队下水,而是向船工做了调查,找到上游水位最低的三个地方作为徒涉场。与此同时,皮定均十分严厉地下了三道命令:
 
第一,命令一团团长王诚汉:“一团火速徒涉过河,协助三团向敌人反击。”
 
第二,命令工兵连连长:“与老乡组成摆渡队,用木船,摆渡23位妇女、2个婴儿,和其他伤病员,要绝对保证安全。”
 
第三,派出骑兵通讯员,向担任后卫的二团团长钟发生传达命令:“迅速跑步跟上来,徒涉过河。” ⑧
 
很快,各部队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地渡过了磨子潭。汪舟龙至今仍十分迷惑:这一夜,大雨倾盆,水涨岸远,“皮旅”是靠什么工具渡过磨子潭的?
 
舟渡?老人说,一条船,只能装十人,总共才五条船,七千人要何时才能渡完?
 
桥渡?老人说,因水深流急,风大浪高,三次架设都没成功,夜半就被放弃了。
 
皮定均的警卫员赵元福回忆,大约是夜里十点钟左右,皮定均果断地说:“我们不能犹豫了,现在只能用小船把女同志和伤病员渡过去,部队涉水过去。”
 
而后,皮定均与徐子荣、方升普站在岸边商量,当机立断,决定全旅徒步涉河。起初,水深齐胸,到河中心,水面上只露出一个个脑袋。徒涉过河困难依然很大。参谋长命令工兵把绳子接起来拉过河,然后官兵们顺着绳子拉过河。
 
汪舟龙采访了许多当事人,许多人都说是用一条很长的绳子拉过去的?但据汪舟龙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有那么长的绳子。
 
“皮旅”老战士李堂明的一段回忆解开了这一秘密:
 
“......狂风夹着暴雨,打得人脸生疼,急流又把人冲得东倒西歪,恶浪一个个劈头盖来,不时地叫你呛上几口水,河底又全是溜光圆滑的石子,稍不小心就会跌倒。我们互相拉着腰带,连成一条人的长链,在波涛中艰难地前进,敌人的机枪、炮弹向着河面上乱射乱轰,长链中不断有人被流弹击中倒下,被汹涌的河水卷走,其余的同志又抢上一步,把链条接上......” ⑨
 
他们手拉手结成一道“人桥”,成为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让战友们攀附他们的身体,横渡淠河。
 
江舟龙还谈到,急流弹雨中的“皮旅”分三路强渡,其中有十余人被急流卷走,作为先前渡河的三团一营三连在阻击国军的战斗中,被敌割断,与主力失联,后编入鄂东独立二旅五团。这段很少被人提及的历史,证明“皮旅”在千里突围中,并不是毫无损失,而是起码损失了一个连以上的实力。⑩
 
大部分部队过河后,皮定均、徐子荣等旅领导才开始乘船过河。
 
 
皮定均警卫员赵元福说,皮旅长一边指挥部队徒涉,一边帮助妇女和伤员上船。当皮定均看到船要开动时,便直接走下河床,要和官兵们一起涉水过去,但幸亏被站在水里的“人桥”战士一把拉住了。
 
“首长,您应该上船去。”
 
“放开,我是皮旅长,我会游水!”
 
接着在河边出现了一幅令赵元福永生难忘的镜头:
 
四位身材高大的“人桥”战士,不容皮定均蹬腿舞手,像抬轿子一样,齐声喊着“一、二、三”,硬是把他们的旅长皮定均给举上了船。⑪
 
记者云: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皮旅”夜渡磨子潭,为千里突围中的神来之笔。将军知兵善战,不然则左右不能救,首尾不能顾,全军覆没,危在旦夕也。
 
(未完待续)
 
图 | 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