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白袍小将,跃马横槊天下,护驾,护驾!
——纸上谈兵点评
 
                                                                 
1
 
杨成武将军,中等身材,眉清目秀,英姿勃勃。将军军政兼备,举手抬足,武有松柏之姿,文有兰竹之韵。
 
杨成武将军十五岁参加革命,十七岁任团政委,以忠勇闻名于红军初期。据云,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曾见之,赞为“白袍小将”。
 
杨成武将军,福建长汀人,小名能俊。家贫,叔伯见其聪慧,凑钱供其上学。年长,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汀福建省立中学。1929年1月,将军毅然弃学,随启蒙老师张赤男参加“闽西暴动”。后随起义部队上井冈山。
 
龙书金将军与笔者言红军时杨成武印象:
 
杨成武、刘亚楼为政治型干部。红军时期一军团开大会,林彪、聂荣臻居主席台中央,杨成武、刘亚楼必腰扎武装带,插短枪,分立两旁,威风凛凛,如二门神也。会间,两将军不停挥拳呼口号,声若铜钟,气贯长虹。
 
1929年初,红四军克漳州,红军士兵初进城,“洋相”百出。杨成武将军回忆言,有不识肉松而误以为有毒者;有不辨国民党票子而放火烧者;有不懂电灯开关而以嘴吹者;有不知探照灯光为何物而派兵捉拿者。
 
杨成武将军青年时,十分崇拜毛泽东,言听计从,坚决照办。
 
打下漳州后,红军初始以井冈山的标准鉴定土豪,凡见城中穿皮鞋者、戴礼帽者、着长袍者、挂眼镜者,均以“土豪”捉拿。毛泽东发现此问题,立即要求部队进行整改,不能把土豪定义在衣着上。杨成武闻风而动,把抓来的百余名“土豪”逐一排查,最终发现只有五六个人是真土豪。
 
2
 
红军长征中,杨成武将军率红四团为前锋,强渡乌江,攻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开山劈水,过关斩将,屡立奇功。将军作战善用奇兵,以奇制敌,以奇制胜。抗日战争中,将军调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率“雁翎队”于江河湖泊,创“地道战”于平原阡陌,日军望之披靡。
 
长征中的“飞夺泸定桥”,是杨成武将军作战生涯中的成名之战。
 
 
范长江《塞上行》曾生动描写是战:
 
“红军乘势直奔川康孔道之泸定大桥,大队也从南岸星夜向泸定桥前进。前锋至时,桥上木板已被拆去一半,先锋乃攀铁索而进,以攻拆桥之守兵。守兵为此种超常之战斗行为所慑,呼‘愿缴枪’,而铁索上人之答复是:‘不要枪!要桥!’因此桥为近十万人生命之所系。”
 
泸定城内刘文辉军退出时,沿街放火,但红军一过桥北,一面向刘军追击,一面救火。不一会红军大部队由北岸冷碛攻来,把从泸定县撤退的刘军包围缴械了。
 
飞夺泸定桥之战,令杨成武将军记忆更深的不是夺桥,而是夺桥前的飞奔。
 
1935年5月27日午夜以后,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的杨成武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从安顺场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约一百五十公里,夺取泸定桥。必须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务。是时,杨成武与团长王开湘率部经过整整一夜的急行军,第二天早晨六点多种,到达了泸定桥的西岸,占领了西岸全部沿岸阵地,按照军委预定的时间赶到了目的地——泸定桥,创造了一昼夜高速行军二百四十里的奇迹。
 
红四团飞夺泸定桥后是夜,杨成武将军随刘伯承、聂荣臻元帅登泸定桥视察,铁索铮铮,惊涛骇浪。
 
刘伯承感慨道:“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杨成武将军晚年感慨言:“刘帅素理智冷静,如此动情实在少见。”
 
飞夺泸定桥后,中央军委为了表彰红四团,除了颁发一面奖旗外,还给22位首先过桥之突击队员和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发了奖:一套印有“中央军委奖”字样的列宁服、一枝钢笔、一本日记本、一个搪瓷碗、一双筷子。
 
半个世纪过去后,大渡河畔矗立起一座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该碑落成是日,杨成武以七十高龄,再次走上泸定桥。杨成武说,别的夺桥勇士都没有能够第二次走过这座不朽的桥。二十四人中有三位当场阵亡了,其他二十位全都牺牲在创建共和国的漫漫征程中。
 
                 
3
 
“黄土岭大捷”,是杨成武将军在抗日战争中赢得美名的经典之战。
 
据战史称:1939年10月的黄土岭伏击战,时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将军率部击毙了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阿部规秀是自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军衔最高的军官,日军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1957年,杨成武将军著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此文发表在《星火燎原》第五集。杨成武在该文概略记载了阿部规秀在太行山凋谢经过:
 
“部队.......向敌人展开全面的激烈攻击,经过反复冲杀,把他们压在庄子附近的山沟里。这是发挥我炮兵威力的大好时机,炮兵营长杨九秤(陈正湘回忆为炮兵连长)立即命令炮群向沟里集中射击。只震得群山抖动,轰得沟底的敌人鬼哭狼嚎。阿部规秀中将这朵‘名将之花’,就在我们神勇的迫击炮兵的排炮下‘花落瓣碎’了......”
 
时任一分区主力一团团长的陈正湘晚年回忆,为后人补充了更为详尽的“名将之花”凋谢细节。
 
陈正湘在举望远镜观察时发现,南面小山包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日军军官和随员,不远处有一独立小院,有日军进进出出。陈正湘断定,独立小院是日军的指挥所,南面小山包是日军的观察所。他大声命令炮兵连长杨九秤,调迫击炮连立上山,炮击上述两个目标。
 
陈正湘回忆:“我指给他们两个目标,问能打到吗,杨连长目测距离后肯定地说:‘直线距离约800米,在有效射程之内,保证打好。’”
 
陈正湘大手一挥:“打!”四发炮弹“哧哧”地飞向高空,转眼间,一团团烟雾覆盖了两个标定目标,爆炸声“隆隆”传来。陈正湘在望远镜中清楚地看到,小山坡的日军拖着伤员向山下奔跑,独立小院的日军也跑进跑出,异常慌乱。
 
1939年11月21日,日陆军省作了如下公布:“阿部中将在一座房子的前院下达作战命令的时候,华军的一颗迫击炮弹飞来,在距中将几步远的地方落下爆炸。瞬息之间,炮弹碎片给中将的左腹部和双腿,以数十处致命的重伤......大陆战场之花凋谢了。”
 
据说,陈正湘他们开始并不知道打死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炮兵攻击后,由于日军增援部队逼进,他们就撤出了战斗。战后总结时,晋察冀分区还批评了一分区未打好。时任一分区政委的罗元发回忆,这时才从日军的广播中得知阿部规秀在黄土岭阵亡的消息。
 
击毙阿部规秀的消息报道后,全国各地都发来贺电,国民政府给八路军发出嘉奖电如下:
 
“朱总司令:据敌皓日(十九日)播音,敌辻村部队本月江日(三日)向冀西涞源进犯……支日(四日)阿部中将率部驰援,复陷我重围,阿部中将当场毙命。足见我官兵杀敌英勇,殊堪奖慰。希饬将上项战斗经过及出力官兵详查具报,以凭奖赏,为要。”为此,还特别向参战部队颁发了三万元的奖金。
 
杨成武还回忆,黄土岭战后没几日,他突然收到日军警备司令小柴的一封信,其内容如下:
 
“杨师长麾下:中、日之战中、日两国政府之事,麾下与鄙人同是人类一分子,没有私仇,参加战争仅是为了吃饭,国家之争论与我们无关,别因此影响了我们的友谊。
 
麾下之部队武运亨通,长胜不败,鄙人极为钦佩。现鄙人有两件事求救:请通知鄙人在黄土岭、雁宿岩被麾下部队生俘皇军官兵的数目、军职、姓名及他们的生活情况;二是战死的军官是否埋葬,埋在何处,可否准予取回骨灰,以慰英灵!”
 
将军回忆自己接信后,立即回他一信,揭穿其“国家之争论与我们无关”之胡说。
 
   
4
 
1982年5月,杨成武著回忆录《忆长征》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书生动细致地再现了长征中艰苦卓绝的行军历程,有些故事和情景读之令人难忘,特摘录一些与读者共享。
 
杨成武将军言,长征途中,将军率部攻打遵义之西鲁班场守敌,后转移至茅台镇。该镇凡大户人家,均藏有茅台酒,坛坛罐罐,酒香扑鼻。红军将士,过足酒瘾。即便不会喝酒,亦装上一壶,洗脚活血,舒舒筋骨。
 
杨成武将军回忆翻越夹金山情景言,到达山顶后举目四顾:千里冰雪,银峰环立;俯视山下队伍,如灰色长龙,蜿蜒而上,将琼玉世界划成两半。
 
将军又言,山上有一座小庙,庙前有一堆柴火,烟雾缭绕。庙门上有匾,上题“寒婆庙”,墨迹模糊难辨。庙里有一尊寒婆像,装束类藏族妇女,身上挂有哈达。
 
杨成武将军言,夹金山并不是长征途中翻越的惟一一座雪山。红四团除夹金山外先后翻越的雪山有梦笔山(比夹金山还高)、长板山(即亚克夏山)、打鼓山、仓德山(又名拖罗岗)。1935年7月9日,将军率先头部队到达毛尔盖。
 
杨成武将军回忆,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后,下达一特殊命令:为了迅速恢复体力,全军上下,上至司令员,下至炊事员、挑夫,各发大洋一块。是时五块大洋可购百余斤肥猪一头;二块大洋可购肥羊一只;一块大洋可购鸡五只、鸡蛋百余个、蔬菜五六担。
 
杨成武将军言红军长征到达卓克基,见土司宫位于小金川畔,群山环抱,涧碧崖青。十余丈高,均为石头砌成,巍峨瑰丽,如西式大楼,可容纳二三千人。宫殿前后左右共有四栋高楼,前栋和左右两栋各为四层,后栋为六层。印象最深为一幅幅光怪陆离之壁画,因年长月久,烟熏火燎,已不复辨认。其中幸存的一二佛教图像,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5
 
杨成武将军作战以“神速”著称,结婚亦以“神速”著称。1938年秋,将军初识易县妇救会干部赵志珍,一月后即写求婚信,写信后八日举行婚礼。时人称“白袍小将马上取花”。
 
 
1938年11月28日,杨成武将军与赵志珍喜结连理。罗元发和方国华为杨成武将军的主婚人。
 
罗元发将军回忆,杨成武将军和赵志珍婚礼于涞源县北城子村举行。是时,房东赶缝了被褥、枕头等床上用品。罗元发主婚,方国华证婚。婚礼仪式具有延安特色:一拜天地,即两位新人向毛泽东、朱德像鞠躬;二拜父母,即两位新人分别向老家方向鞠躬;三夫妻对拜,两位新人互敬军礼。婚宴八个菜,有猪肉、鸡蛋、豆腐、土豆等。
 
杨成武将军以一纸求爱信“初战告捷”,与赵志珍结为伉俪,共赴风雨,数十春秋情深意长如石刻斧凿。1992年金秋,杨成武将军和赵志珍被全国妇联评选为“金婚佳侣”。1994年重阳节,杨成武将军八十大寿,赵志珍送将军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56年前将军的第一封求爱信。此信仅两页薄纸,将军抚笺重读感慨万千,心潮难平。
 
杨成武将军生子女十人:易生、冀生、燕生、俊生、珍生、东胜出生于战争年代,托付地方百姓代养。其中珍生、冀生、燕生早夭。建国后,又得东明、东荣、东成、杨扬四子女。“文革”中,将军长女易生(后改名杨毅),因“杨余傅事件”受株连,被折磨致死。后恢复名誉,以“革命烈士”称。
 
6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总参副总长的杨成武将军曾九次参与组织国庆阅兵,人称“护驾将军”。
 
将军参与组织的开国大典阅兵式,开创我国组织大型阅兵之先河。将军组织指挥的国庆阅兵,标准规范,整齐划一,匠心独运,特色鲜明,壮军威,扬国威。某西点军校队列教官参观阅兵后大为惊讶:“我们不知道它的指挥官杨成武将军,是用什么办法把成千上万的士兵训练得如同一人。”
 
杨成武将军论阅兵之队形:“军队、军队,是军都有队,都讲究队列、队形。古代讲阵法,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诸葛亮熟知八卦阵,所谓‘阵’者,实际上就是队形、队列的变化。”
 
董保存文《政治旋涡中的杨成武》记,1967年7月,毛泽东南下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视察,亲点杨成武将军护驾。
 
临行,周恩来对将军耳提面命:一是给主席当联络员;二是保证主席的安全。后中共中央文件《毛主席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时的重要指示》,即为杨成武将军组织整理。
 
杨成武将军随同毛泽东视察期间某日,毛泽东与将军并坐沙发上,论及“四个伟大”(指林彪为清华大学写的题词:“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不满道:“谁封我四个官呀?我不要这四个官,我不要!”又说:“永远健康?还有不死的人啊!”
 
其时,闻者皆愕然。故总参某次会议,杨成武将军未喊“永远健康”口号。叶群恨恨,冲将军大喊:“杨代总长,不喊林彪永远健康没有关系,林彪的内脏都是好的!”
 
7
 
1967年11月3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登载了由新华社播发的《大树特树伟大统帅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大树特树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长篇理论文章。文章的作者署名是杨成武。
 
杨成武回忆,此文为当时的总参谋部党委先后讨论了三次,修改定稿后,打印送给正在陪同毛泽东南巡的杨成武。署名为:总参谋部革命派。
 
在陪同毛泽东南巡途中,杨成武在文章标题旁,写字请主席暇时一阅。毛泽东用粗笔作了批示:“我不看了,送伯达、文元同志酌处。”杨成武没有想到陈伯达、姚文元“酌处”的结果是以他的名义发表。杨成武初时不同意,但随后叶群又打来电话,传达了林彪的意见:“还是以你的名义发表为好。”
 
此事详情载于2013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董保存著作《走进怀仁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详细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
 
一个月后,即1967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韶山铁路通车时,作了如下指示:
 
“绝对的权威提法不妥。从来没有单独的绝对权威,凡权威都是相对的,凡绝对的东西都只存在相对的东西之中,犹如绝对真理只存在于各个相对真理之中一样。
 
大树特树的说法也不妥。权威和威信只能从斗争实践中自然地建立,不能由人工去建立,这样建立的威信必然会垮下来。”
 
杨成武回忆说:“当时就我的水平而言,是写不出这样大块理论文章来的。文章中引经据典,点名批判,上纲上线。尽管当时是奉命行事,后来在向党中央、毛主席写的书面检讨中专门就这个问题作了检查。然而,今天回顾起来,心里仍感到内疚,因为那时自己没有顶住,作了一件蠢事,教训是深刻的。”
 
1968年3月24日,杨成武与余立金、傅崇碧三将军被打倒。林彪公布其“罪状”为:与余立金、傅崇碧勾结,“为二月逆流翻案”;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同余立金勾结要夺空军的权”;“同傅崇碧勾结要夺北京的权”。林彪说:“杨、余、傅事件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的问题。”
 
“杨余傅”事件发生后,知情人林彪、叶群、康生、陈伯达,又变换了另一种腔调,把这篇文章列为杨成武的一大罪状。
 
此后,将军一家十二口人被秘密软禁达七年。其间,老母、长女和妻弟被折磨致死。
 
1973年12月21日,毛泽东于军委会上坦言:“杨、余、傅也要翻案呢,都是林彪搞的,我是听了林彪的一面之词,所以我犯了错误。”次年7月,毛泽东亲自批准为杨成武、余立金、傅崇碧平反恢复名誉。
 
8
 
“文革”之初,罗瑞卿被打倒后,杨成武将军受命代总参谋长职。将军于代总长职上工作一年余即被打倒。
 
1975年,杨成武将军冤案昭雪,重新工作后又回总参任副总参谋长。
     
1977年12月,邓小平与聂荣臻、叶剑英约杨成武将军谈话,小平与之言:“现在台湾海峡形势紧张,中央决定你兼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等形势缓和后再回总参工作。”由此杨成武将军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离开北京任职。
 
据福州军区许多老将军回忆,晚年杨成武变得更谦虚了,是一位人情味更浓了的慈祥老人。
 
(本文资料来源于龙书金、罗元发、朱耀华、卢胜、葛振林等的采访,并参阅范长江《塞上行》、 杨成武著《忆长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杨成武文《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星火燎原》六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陈正湘遗著、陈炜整理《击毙阿部规秀——我对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回忆》(《军事历史》月刊2005年第7期)、董保存著《走进怀仁堂》(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版)、章建潮文《书写战争奇迹的宿将杨成武》、吴志菲文《“白袍小将”马上取花》等,始发于2002年1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开国将军轶事》,有局部增删修改)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梅
图 | 吴东峰私藏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