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广州军区特种兵大队成立于1988年,是解放军组建最早的特种作战部队,主要担负战备执勤、教育训练、协助地方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任务。当时为了保密,在对外报道中称“中国第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影片《战狼》热播后,有报道称广州军区特种兵部队为中国“战狼”鼻祖。
 
笔者曾在有关部门的特别关照下,来到这支还在组建中的保密部队,生活了一个多星期,写下了第一篇报道该部队组建成立的特写,受到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世界军事》《瞭望》《参考消息》等报刊及海外媒体纷纷转载。
 
原广州军区特种兵部队的成立,是上个世纪中国军队军事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他们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中国式的精兵之路。不知军改后,该部队究竟归属于管作战的战区,还是归属于管训练的陆军部队?
 
 
夜幕低垂,月色朦胧。某“敌导弹基地”森严壁垒,一发发导弹如满弓待发的利箭,直指苍穹。
 
此刻,一架直升机从山谷超低空飞来,它巧妙地避开了雷达的监视,降落在“敌导弹基地”附近。
 
霎时,一群身穿迷彩服的士兵跃出机舱,用手榴弹、喷火器一举摧毁“敌导弹基地”制导系统和保障系统。尔后,在交叉火力的掩护下,一名突击队员将高爆炸弹安放在导弹发射架的关键部位。
 
几分钟后,随着一声巨响,“敌导弹基地”化为一片火海。而此时,突如其来的神兵已经登上直升机,缓缓升空离去。
 
一场对“敌导弹基地”的破袭战,前后不到七分钟!
 
 
指挥这场漂亮袭战的部分长范小兵向记者介绍,他们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执行特别任务的快速反应部队。经过几年严格、刻苦和科学的训练,如今已初步具备了陆上渗透、空中机动、两栖作战、敌后斗争等特殊的作战能力。这位年轻的指挥员自信地说:“中国的快速反应部队虽然起步晚,但并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规划的。战争年代,我军创造了许多在各种特殊条件下作战的组织形式,如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东北战场上的杨子荣小分队、朝鲜战场上的杨育才侦察排等。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再借鉴外军的现代化技术和先进经验,我们这支部队一定能够成为一把特别锋利的钢刀。”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山洼里响起枪声。记者随同范小兵大队长参观了正在进行的一场高难度的训练考核:
 
12名全副武装的战士驾驶着摩托车、吉普车、卡车快速开进,在车速不减的情况下,他们能从这辆车跳进那辆车,互相换手驾驶。随即他们又跳进装甲车和坦克车继续前进。装甲车的高射机枪连射全部命中目标,坦克的火炮四发四中。紧接着便是各种轻重火器的射击考核;
 
12名战士分别用4种手枪、4种冲锋枪、两种轻重机枪,以卧、跪、立三种姿势射击,枪响靶落,弹无虚发。再换手操作无后座力炮、迫击炮、火箭筒等,又创优秀成绩。
 
现代战争的发展,对各军兵要求高度专业化,而对于快速反应部队则要求多能化。强化多能训练,学会使用各种武器装备,包括敌手的武器装备,是这支部队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支部队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军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和制定了中国快速反映部队的第一套训练纲目。全体官兵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进行高强度、全方位的训练,其中包括条令、队列、军体等基本训练;各种武器使用、投弹、爆破、格斗、攀登、排雷、照相、伞降、通讯、识图、泅渡、伪装等技能训练;还有渗透、袭击、伏击、破袭等战术训练;以及外语、地理、气象知识、主要车辆驾驶、野外生存等特种训练。
 
经过数年的严酷训练,快速反映部队已成为一支独具特色,令人生畏的武装力量。这里的士兵1/3的人会跳伞,1/2的会驾驶各种车辆,而且还有一批身怀绝技的“超人”。他们中有12发子弹,能在10分钟内命中113环的“神射手”;有在战术背景下通过1000米距离复杂障碍物,前后只用7分钟的“飞毛腿”;还有能在战术训练中以狡诈、奇谋屡屡取胜的“神算子”等。五中队指挥班长梁建洪练就了“铁头”硬功,12只啤酒瓶连续砸向脑袋、瓶子破碎,他却安然无事。
 
“一品托汗节省一加仑血”
 
美国的巴顿将军说:“一品托的汗可以节省一加仑的血。”用中国军人的话来说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快速反应部队的平时训练较之一般的部队更加严酷。在一个连队的训练日程表上,我们看到,除了八小时内容的正课训练外,早上要进行10公里武装越野;上午开课前伸展双臂握砖绕营区跑两圈,中午练拳术半小时,下午开课前做俯卧撑150次;负重下蹲100下,蛙跳300米;晚上睡前头、肘、膝、拳、腿各击沙袋、墙壁100次,仰卧起坐200次。下士副班长尹道清是从部队百里挑一选上来的特战队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尹深有感触地说:“在原来的部队中,我比所有的伙伴都强,训练起来并不感到累。在这里,我只有拼死拼活地干,才不至于落后!”
 
为了锻炼头的抗打力,战士们开始用手掌拍打、沙袋撞击;接着用脑袋撞树、酒瓶、凳子甚至小缸砸脑袋。如今每个士兵头上的抗击力,都可以使砖断瓶碎。为此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差不多每个士兵头上都有一块经过千锤百击留下的秃斑。一位作家看到战士头顶上的白色秃斑很受感动,写了一篇文章《太阳花》赞美它。而战士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豪,更多的是担心损坏了容貌而影响日后找对象。
 
有一次,一些战士面对围墙练头功,当他们用头撞墙时,突然一声巨响,墙上20多块水泥花窗竟拦腰撞断。
 
“怎么回事?”
 
“报告首长,我们想试试头上功夫,没想到这水泥窗质量不过关。”
 
当指挥员黎振法了解事情的经过后,火气全消。他走上前去,十分疼爱地摸摸每一个士兵硬梆梆的头:“下不为例!”
 
从十三根带子到单兵携行具
 
两年前,《解放军报》曾刊登过一篇题目叫《看看战士身上的带子》的文章,说“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身上,竟绑着11种(13根)带子;右肩左挎的有挂包带、水壶带、左肩右挎的背包带、子弹带,后肩有枪带,脖上挂的钢盔带,腰间系有外腰带,还有没有明确规定的干粮袋和锹镐带。据有关科研人员统计,有些特种兵身上的带子竟多达16—22种。”而在今天已为单兵携行具所取代。单携行具是有关部门专门为快速的反应部队设计制作的,它可以将一个士兵所有的武器装备及吃、穿、住、行用具囊托其中。一位战士背上这种只有两根带子的迷彩色背囊,高兴地对我们说:“在电视上做个旅行背包广告,肯定会畅销全国。”
 
在中国军队中,快速反映部队的武器装备可以说是第一流的。先进、通用、轻便、多能,是这支部队选用武器、装备的原则。记者被允许参观了他们的武器装备库,这里有各种特种车、突击武器、自卫武器、侦察器材、通讯器材、攀登器材、防化器材等。从匕首、手枪一体的匕首枪到无人驾驶侦察机,从手榴发射器到可以摄百里之外目标的照相、电视侦察车,都会令我们耳目一新,眼界大开。
 
为了适应训练的需要,这里还初步建立了规范的现代化训练设施。其中有平战两用战室、侦察专业训练场、伞降训练场、综合射击场、战术训练、爆破、喷火训练场、外军研究室、地理气象教学室、通讯专业训练室,等等。
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设施,为这支南国神兵奇旅插上了坚强有力的翅膀。
 
(本文始发于1989年《瞭望》周刊,旧文重登,欢迎分享,谢绝断章引用,如转发,请注明“军事书屋公众号”)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梅
图 | 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