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与新华社《瞭望》周刊葛象贤编辑,到中越边境采访并完成了这组内参调查报告。当时,中越边境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冷枪冷炮时有发生,边境贸易刚开了个头,阻力依然很大。据说此内参发出后,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批示和重视,广西边防由此开始了解除战备对峙,开放边境贸易的和平发展进程。此组稿曾先后在1991年《瞭望》杂志第19期、1992年《南风窗》杂志第1期(责任编辑秦朔)、1991年《开发区导报》第9、10期合刊等报刊转发。
 
越南的“春节反攻”
 
1988年下半年之前,越南政府对其边民参与中越边境贸易采取了堵的办法,之后他们逐步由堵转化为鼓励和积极推进的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1989年越方“春节反攻”,攻势在东兴镇最为激烈。
 
1989年春节前一天即大年三十上午八九点钟,2万多越南人从芒街哥龙桥下趟过北仓河,登上北岸东兴镇。八九公里长的河面上黑压压的一片。我方不明情况,即刻派驻军前去堵截。可哪里挡得住!
 
越南人上得岸来,拉着我方群众一遍一遍地说:“喔哟!阿哥,十二年哪!十二年哪!”说着涕泪俱下,激动之状难以形容。
 
东兴镇商店里的交电、百货、土特产、药品,越南人不讲价钱,付钱取货就走。手电筒、热水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磅秤、布匹顷刻之间一扫而光。大年初一、初二、初三其情景依然如此。门市部货架空了,接着仓库又卖空了。不得不去县城乃至南宁调货以应急。越南人带来出售的是鱿鱼、虾米、家禽、野味、竹帽、凉席等土特海产品。双方各得其所、各获其利。
 
在我其他几个主要边货点上越南人的“春节反攻”也大体如此。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仗,越南人民实在不愿再打了。越南目前的生活水平和我国六七十年代差不多,经济滞后,商品奇缺。在凭祥市弄尧贸易点上,一位越南人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打仗是政府的事,我们老百姓不想打仗。”
 
 
1986年以来越南国内开始搞改革开放。中越边贸是其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苏联对越援助急剧减少,越南为摆脱其政治、经济上的窘境,迫切希望同我改善关系。去年以来,越南官方千方百计与我政府人员接触,过境人员的身份档次不断升级。县、省、副部甚至包括外经部、内务部的头头脑脑。一位很有身份的越方公司经理说:“我们现在和中国搞贸易,是政府的意图。我们宁愿经济上亏本,也要和你们官员接触,北京的官员见不到,能见到广西的官员也好。广西在中国经济上是倒数第二位,也比我们强好几倍,我们是政府派来的,政治重于经济。”
 
越南政府在推进中越边贸上采取了几项措施:允许边民、个体商贩自由进入中国边境贸易点交易,允许国营、集体、个体商贩运货到边境,再由群众背入我境内交易;不断向我边境地区有关部门传递信息、或派人上门和洽谈生意,重建边境城镇;修复中越边境交易点的公路通道;在越方一侧开设边贸点,吸引我边民过境交易,等等。
 
中越双方各得其所
 
先看边贸给我国尤其是边境地区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
 
 
一、中国中低档轻工、纺织、食品、建材、机电产品新增了一个有相当容量的销售市场。我销往越南的许多商品在越南十分抢手。如南宁产的“万力”啤酒,1989年出口越南达1700多万箱,1990年1-9月达3624万箱。
 
二、从越南进口工业原材料和农副业特产品,如铜、钢材、镀镍钢板、锰矿粉、橡胶、棉纱,大米、海产品等,补充了我生产急需,丰富了我市场。1989年,广西从越进口工业原材料达2亿多元人民币。
 
三、给边境县市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广西七个边境县市原都是贫困户,现一个个捧上了边贸金饭碗,财政收入成倍增加。
 
四、贸易点及其幅射区群众收入普遍增加。许多人脱贫进入小康,不少人暴富起来。
 
凭祥市:持有边贸许可证的3300户边民中收入已达3至5万元的占80%。
 
大新县硕龙街:176户,原先生活普遍很困难,每年少不了国家救济。1983年开辟边贸点后,收入迅速增加。5年之后,仅从银行存款看,20万元以上的2户,5万元以上的4户,5千元以上的33户。
 
隘口街:开展边贸后有百万元1户,10万至50万元9户,5万至10万元40户,1万至5万元120户,万元130户。万元以上收入占居民户的96%。
 
变化最大的要数隘口街。记者曾多次到此地采访,距上次采访仅时隔一年,这次却认不出它的模样了,原先五六十年代的老骑楼大多已变成三四层高的新楼房,沿街105户居民一年内有99户乔迁新居。现在,全街有汽车13辆、摩托车26辆、黑白电视机120台、彩电15台、录像机5台、冰箱20台、电话7部、煤气15家。  
 
壮族群众罗宗汉说,七十年代,我到越南去串亲戚,看到人家有一台12吋的小电视羡慕不得了。现在倒过来了,越南人羡慕我们天天吃鱼肉,夜夜看电影(指电视),洗衣不用手,耕地不用牛。据说越南那边,有电视机的人家极少。洗衣机几乎看不见,手扶拖拉机是稀罕之物。
 
五、带动了边境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我边境集镇战争的痕迹虽然尚在,繁荣的景象却也令人惊讶。大镇日日人山人海,小镇逢节赶场也是拥挤不堪。东兴镇旅馆、饭店、舞厅以及各种字号店铺一家接一家开张。
1979年全镇只有一个招待所,还常常唱“空城计”,现在上百家招待所,旅馆夜夜爆满,住宿不上的旅客只好借宿在居民家,有些甚至在屋檐下露宿。过去东兴到县城一天只有两三趟班车,现在多达数十趟。几年前龙州市群众还不知录像为何物,现在仅市中心一条不到一里的街道上就有录像放映点七八家。其广告画新奇刺激,五花八门。在水口街,我们看到越南年轻人几乎个个都有摩托,上街赶集,走亲访友,戴上头盔,骑着“铁马”,屁股后喷出一串白烟,好不神气。
 
六、由于各种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大增。仅8万人口的凭祥市原有城镇待业人员3000多,上边的招工招干指标一下,大家争得打破头,1987年凭祥市招收7个临时工,竟有2000多人报名。群众埋怨干部子弟“近水楼台先得月”。现在招工指标下来,没人愿去,年轻人情愿去吃边贸饭。
 
边贸也给越南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一、缓解了其国内日用消费品供需矛盾的紧张,从而也缓解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我日用消费品种类丰富,价格低廉,无须用汇,又是摆在越南的家门口,挑拣取舍运输都很方便。
 
二、帮助其度过了改革开放的“阵痛期”。越南在取消定量供应和补贴,放开价格,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没有发生大的社会动荡,其原因之一是通过边贸进口的大量中国商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稳定价格的作用。1989年越南农业大丰收,大米除出口换取外汇外,还通过边贸输到中国边境地区。1990年越南北部欠收,他们又通过边贸从中国广西大量购进大米。
 
三、缓解了苏联援助及苏越贸易急剧下降带来的困难。苏联已表示在1991年之后不再继续对其盟国提供大量援助,并将用硬通货和世界市场价格进行贸易。现在越南开始把眼光转向中国。越南中央、国会提出用土特产品、部分进口剩余物资换取中国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日用品。1989年谅山省受越南中央和其他省委托,向中国出口布匹146万米、棉纱2288吨、谷物2000吨及其他商品。进口织梭1万个,染料10吨,杀虫剂106瓶,还有碾米机、拖拉机、磅秤和日用消费品。去年年底,越南商业部、外贸部及部长会议主席办公室通报表扬了越北江氮肥厂先于其他单位进口了中国的大型机械设备。
 
四、带来了越南北部边境省的经济繁荣、群众生活改善,这在谅山表现得最为明显。越南官方1990年8月15日公布的一份
资料描述:自从开放边境口岸后,谅山成为交换中国商品的最大中心。“封边十年后,边境突然间成为做生意者的一块肥沃的土地,在一个短时间里,许多人很快富起来,生意兴隆,每天可挣得10万盾(约合人民币100元左右)从摩托车拉人到挑夫运货都挣得5—7万盾。”“谅山财政收入增加,部分农民迅速富了起来。”总之,其边镇繁荣景象、边民发财情景同中国一侧颇为相似。因此,越政府总结了边境六省发展边贸所取得的成就后,要求各边境省发挥天时地利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搞活边境经济,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
 
五、将中方产品转口外销,赚取外汇。
 
法卡山的春天到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中越边境,和平虽未正式到来,但边民从中越关系趋向缓和这一点感觉到战争已经过去。
 
和越南隔海相望的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石头埠码头入口的门楼上用中越两国文字写上标语。上联是:“热烈欢迎越南朋友安全到达石头埠!”下联为:“越南朋友,祝你们返航愉快,一帆风顺!”横幅:“中越传统友谊万古长青”,一位越南船民激动地说:“看到这些标语就感到格外亲切,好像又回到了中越友好的那个年月。”
 
 
龙州硕龙镇建镇103周年纪念日,当地居民向毗邻的越南边民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庆祝活动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夜晚,参加活动的中越边民达1万多人。当中越双方共同打出“中越传统友谊万古长青”的横幅时,经久不息的掌声把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
 
去年12月20日至24日,广西防城东兴镇和一水之隔的越南芒街相继举办“90冬季商品交易会”。中方这边张灯结彩,欢迎越南朋友的标语格外醒目。越方也不甘落后,八角楼前巨大的彩色宣传画上,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上面写着:越南•中国。
 
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最激烈的战场——法卡山,如今已是一片祥和。当年法卡山收复战历时57天,越军向法卡山倾泻了2万多发炮弹。整个阵地翻起了几尺深的焦土,随便抓一把就有块弹片。这次当我们重临法卡山,已见不到多少战争的痕迹了。花木掩映下的坑道、碉堡、兵营,展现出一种别具意味的旅游见风貌。许多参观者在“只要法卡战士在,越寇休想度关山”的红漆大字前拍照留念。
 
 
据法卡山守备部队统计,自1979年自卫反击战后,法卡山阵地先后接待了14万人次的参观者。
 
人民渴望和平,重架友谊之桥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本文欢迎分享,谢绝改编、断章摘录,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军事书屋”公众号)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梅
图 | 吴东峰私藏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