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洪学智被“劫”前后
也许这两次电报建议对林彪印象很深,因此在我军即将出兵朝鲜时,他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推荐了邓华。
 
那是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刚刚打完解放海南战役的邓华将军,被连夜召到北京。他的老上级林彪在他的住宅会见了他。林彪此时已从四野调到军委工作。他的目光是亲切的,热情的。他对邓华说——
 
为了应付朝鲜战局可能出现的危机,中央决定从中南军区调13兵团开赴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必要时可以入朝参战。由谁出任东北边防军的主要领导?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和党中央颇费了一番思量,一番周折。
 
毛主席原想让能征善战的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让萧劲光、萧华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遗憾的是粟裕重病缠身,一时不能康复,萧劲光在主持海军工作难以抽出;萧华任总政副主任,本来应无问题,但其时正巧罗荣恒生病告假,这事也搁浅了。
 
周恩来主持的国防会议上对东北边防军领导人选进行了慎重研究。考虑过13兵团黄永胜。但我们认为,黄永胜这个人打仗还可以,不是很全面。还是你去比较好。这样你们15兵团和13兵团的领导对调一下,机关也对调一下。你看有没有什么困难?
 
好机遇带来了好运气。由于邓华率13兵团第一批入朝,又由于13兵团指挥机关和志愿军司令部机关合并,所以13兵团司令员和几位副司令员都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将军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了。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
 
当15兵团领导机关和13兵团领导机关对调时,绝大部分人都赶到了东北,唯独留下了15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当时,洪学智因兼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和江防司令。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特地向中央报告,把他留了下来。
 
8月上旬,洪学智奉叶剑英之命乘火车到北京,向中央请示15兵团和广东军区合并中的一些问题。
 
洪学智没有想到他刚下火车,便被人“劫”走了。
 
“劫”他的人不别人,而是他的老搭档,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邓华将军。邓华将军用一辆美式吉普车把洪学智“劫”到了林彪的住处。
 
此时已是中午,林彪已把午饭摆上了桌:米饭和几个小菜。
 
林彪一边请他们吃饭一边对洪学智说:“洪学智同志,东北的边防工作需要你,已经确定了,你到东北去。”
 
洪学智大吃一惊,因为他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他说:“我是到军委来请示工作的。可叶参座交给我的任务怎么办?是不是先回去交代一下?”
 
林彪说:“不行,来不及了。叶司令交给你的任务,你打电话或者写信给他说一下。”
 
就这样,洪学智连换洗衣服都没有带,就被邓华“劫持”到抗美援朝的战场。
 
事后,洪学智才得知,这一切都是邓华在幕后策划的。他离开北京的当天,林彪就调他去东北问题给当时的代总长聂荣臻写了一封信:
 
 
从这个小插曲中可以看出,当时林彪对邓华是相当信任和器重的。邓华一直为此事深深地感谢着林彪。但是后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颗耀眼的将星消失了
 
那是1951年6月,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里,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刚刚从朝鲜前线回到北京的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将军。邓华此行奉彭总之命,率领第一批入朝的几个军长回国向毛主席汇报前线战况的。他们是38军军长梁兴初、39军军长吴兴泉、40军军长温玉成、42军军长吴瑞林等。
 
当邓华将军正准备返回朝鲜时,林彪要人打来电话,召邓华去他家。
 
也许这是邓华将军的疏忽,也许的确是时间大紧了,邓华将军在京期间竟没有去偈见林总。尽管此时离火车开车的时间已很近了,但他还是匆匆赶到林彪住处。
 
这是抗美援朝后将军第二次见到林彪。
 
“我不请你,你邓华就不登我的门啦!”林彪伸出手来让邓华将军握。
 
“不,不,这些天事情比较多。”将军连忙解释:“主席与彭总都让我尽快赶回朝鲜.....”
 
林彪早已在写字台上摊开了一幅朝鲜前线作战地图。他想详细地了解朝鲜前线的作战情况。
 
邓华将军却心急火燎,对林彪的问话不免有些敷衍。
 
当邓华将军起身告辞时,林彪的眼睛直瞪瞪的望着他,不满地挥挥手说:“去吧,去吧!”
 
许多年后邓华将军仍然感觉到那双眼睛的威胁。尽管1971年他便在空中爆炸身亡,邓华将军则一直活到1980年,但那双眼睛的威胁始终如芒在背。
 
1959年,“彭德怀反党集团”事起。林彪登上国防部长宝座,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的军委扩大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多少年来与彭德怀有这样或那样关系的人,果然一个个倒霉了。
 
邓华将军很坦然。
 
尽管邓华将军和彭德怀在几十年共同的军旅中,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结下了亲密的战斗友谊,过从甚密。但他总觉得自己和那个“反党军事俱乐部”毫无瓜葛。心中无鬼,岂怕人半夜敲门!
 
其次,邓华将军看到,在这次军委扩建会上挨批斗的人大多都是彭老总平江起义那个山头上的人。而自己则是正宗的井冈山下来的人,除了抗美援朝三年外,绝大部分时间在林彪麾下作战,林彪是了解自己的。
 
然而将军错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次军委扩大会上他竟成了众矢之敌——
 
“邓华与彭德怀关系非同一般......”
 
“邓华骄傲自大......”
 
“邓华有野心......”
 
......
 
当罗荣恒传达了毛主席对邓华将军的指示后,邓华将军一下子愣住了。毛主席指示的大意是说,有些同志对邓华有意见,开个会让他们说一说,要邓华好好听一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由此,邓华将军想起了横城反击后自己心中说不清楚的不详预感。
 
1951年2月11日晚5时,夜幕降临。邓华将军指挥的四个军(39、40、42、66军)按照预定计划,向横城之敌发动了进攻。经一天激战,将伪8师三个团全部歼灭。战斗至13日清晨,又歼灭了美第2师一个营、美伪军4个炮兵营,以及伪第3、第5师各一部。此次反击作战共歼敌12000余人,其中俘敌7800余人。
 
横城反击战胜利结束后,西面砥平里之敌仍在原地未动。为了扩大战果,我军于13日晚以6个团的兵力,向砥平里之敌发起进攻,当夜未解决战斗。第二天夜里继续进攻,将敌压缩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由于敌人此时已形成据点式防御,四周以坦克防守,兵力、火力很集中,我军火炮少,弹药也不足,因而仍未解决战斗。15日,敌援兵赶到,与砥平里守敌会合。我军只得在16日晨撤出战斗。
 
横城反击战的砥平里一战,我军三个师包围美军一个团,激战数夜竟未攻歼。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下关系没有理顺,不同建制的部队难以协同动作。三个师当时隶属于三个军,我打你不打,你打我不打,没有统一的进攻指挥。
 
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进展,志愿军参战部队不断增加,由最初的13兵团,扩展为9兵团、19兵团、3兵团,而这些后入朝的兵团都有一批卓有实战经验的将军,特别是这些兵团的司令员们,比如3兵团的陈赓,9兵团的宋时轮,19兵团的杨得志,他们有的比邓华资格老的多,也有的与他相差无几,而邓华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名义上却是这些兵团司令员的上司。
 
所以横城反击战后,邓华将军曾向彭总建议:
 
“陈赓能征善战,资历和水平都在我邓华之上,是否由陈赓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宋时轮第二,我第三。这样可以方便志司对各兵团的直接指挥,有利于志司和兵团的直接沟通。”
 
邓华将军没有想到,一年后彭总推荐他替代了自己掌握朝鲜战场上的最高指挥权。邓华的地位仍然在众多战功赫赫、资历老到的将军之上。
 
现在这种预感灵验了。邓华将军的问题在军委扩大会上升格为“既是高饶反党联盟的漏网残余,又是彭黄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林彪的浓重湖北口音定下了邓华将军下半辈子的前程:“我考虑很久,晚上睡不着觉,总觉的邓华留在部队是一个危险人物。”
 
从此,建国初期军界一颗最耀眼的将星消失了!
 
(本文刊于1995年10月成都出版社出版的《东野名将》)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嘉敏
图 | 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