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小编按语:香港回归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香港是否驻军、及如何驻军?是香港能否顺利回归的关键问题。军旅作家吴东峰在20年前采写的这组香港驻军的揭秘报道,值得一读,令人沉思。当年,解放军和平进驻香港,风平浪静,海不扬波,为香港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香港部队在和平进驻香港中表现卓越,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言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保姆屋”的变迁
记者到驻香港部队采访,住在奥士本军营的招待所内。招待所原是驻港英军的单身军官宿舍(siganal  house),现改为接待来宾用。
 
住在屋里,自然要看看房子的结构。宽敞的大厅,两间卧室,还有厨房等配套设施。
 
在厨房边上,记者注意到一间小小的房子,只有六七平方米,只摆着一张床,还有一个拖把。因为久未有人入住,已有细细的一层灰尘。陪同采访的郑中尉告诉我们:这就是驻港英军军官佣人住的房子,被称作“保姆屋”。
 
这小小的“保姆屋”与英军军官宿舍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引发了记者许多感慨。据在驻港部队搞社会化服务保障的范太介绍,驻港英军等级森严,连厕所都分等级,哪些是高级指挥官用的,哪些是普通军官用的,哪些是士兵用的,都分得很清楚。在驻港英军搞社会化保障,也经常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如今好了,驻港解放军来了,一点架子都没有,讲话也和气,待人又热情。有一次下雨,官兵们还邀请她到宿舍避雨,还端来纯净水给她喝。
 
而这些,在驻港英军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事。
 
范太还告诉记者,她注意到解放军进驻之后,官兵十分平等,即使是很高级的军官,衣服也都是自己洗,而驻港英军哪怕是皮鞋也是佣人擦的。范太说,正因为如此,她才感觉出了解放军的可爱,也真心拥护这样的军队保卫香港。
 
小小的“保姆屋”也没人入住了,驻港英军的等级观念也在这个营区内早已不见踪影。
 
这些变化,正折射出驻香港部队人民军队的本色!
  
                       
从教堂到课堂
                  
英军的编制里有随军牧师,因此在香港的每一处军营里都有他们遗留下的教堂。这些教堂并非正规的哥特式建筑,而是一般的房子改建而成,有的在房顶上竖一个十字架,有的则在门上方简单地画上一个红十字。最高级的一个教堂竟然设在原英军总部威尔斯亲王的办公大楼内。我们来到这里时,这些教堂大多已改作他用,如理论学习课堂、两用人才学习班、文化活动室等。
 
英军在香港军营还留下许多内地军营所没有的建筑物,如酒吧、舞厅、影视厅等。特别是酒吧间,几乎比比皆是。赤柱军营有一间豪华酒吧,现已成为官兵们的学习室,古老的英式壁炉上方挂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对我军建设的题词,四周还挂上了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六位英模的画像,如果不是主人的介绍,谁也想象不出这就是当年英军的酒吧。石岗军营司令部的值班室也是酒吧改建的,当年酒吧女卖酒的座位正好坐上了我们的值班员。英军的每一个食堂都有一个酒吧间,这些酒吧间现在大多成了连队的饭堂小广播。
 
据了解,驻港部队沿用的原驻港英军军营,文体设施较齐全,档次也很高。驻军共有多功能体育馆9个、游泳池12个、田径场2个、橄榄球场1个、足球场19个、板球场1个、网球场20个、排球场20个、羽毛球场5个、壁球馆12个、垒球场57个、每个营区都有灯光篮球场。步兵旅政治部主任刘敏生告诉记者,由于这里文体设施条件好,档次高,他们把每天一小时的体能训练内容改为文体活动,各营区因地制宜,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记者来到赤柱军营营部学习室时,看见十多名文化骨干正在抄写橄榄球、壁球、垒球等球类比赛规则。刘主任高兴地说,待这些球具配发到位后,便可开展活动,我们这里的文体活动正向高档次的方向发展。
 
在一座多功能体育馆门口,记者遇见“大渡河连”九班班长叶剑峰。小叶快人快语,谈到是否想出去的话题时,他表示希望能有组织地出去看一看香港,但他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在营区内学习、娱乐条件都很好,里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麻鹰·鸟·流浪狗
 
在栋栋现代化的楼群间,有一座青螺似的小山,山上飞翔着许多老鹰。记者到九龙昂船洲海军基地采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幅"都市群鹰图"。这些如今在深山旷野也难得见到的尤物,竟然能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忽而俯冲,忽而盘旋,自由自在地翱翔,实属罕见。难怪我们中的一位竟高兴地大喊:"久违了,老鹰!"
 
驻港部队政治部主任贺贤书告诉记者,这叫麻鹰,学名叫milvus migran 。麻鹰主要在维多利亚港海面觅食,目标物是死鱼,人们又称其为"海上清道夫"。据世界野生动物组织资料介绍,香港是唯一有麻鹰在天空翱翔的大都会。驻港部队进港后,专门下发了保护麻鹰,保护麻鹰的生态环境的通知和规定,官兵们严守规定,使麻鹰翱翔这一天然奇观没有受到丝毫破坏。
 
走进驻港部队航空兵团驻地,犹如进入一座百鸟的乐园。这里草木葱郁,鸟禽众多,有白鹭、斑鸠、八哥等各种鸟类近百种。鸟儿随处可见,在大路上跳跃,在窗台上迈步,在走廊里嬉戏,有的甚至会大摇大摆走进官兵们的宿舍。
 
一位战士告诉记者:"我们刚来时,鸟儿怕生,都飞跑了。大概看我们不会伤害它们,现在这里的鸟儿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在政委梁纪铭的办公室,有一只小鸟在空调机与墙壁的缝隙内作窝。公务员觉得不雅观,想把它拆掉,梁政委及时制止,并找来一张白纸,用胶带小心翼翼地将鸟窝露在办公室的一面挡住,既保持了墙壁的清洁,又保证了小鸟能够自由进出。
 
驻香港部队官兵进港后十分自觉地遵守香港动植物保护法,天上飞的他们精心保护,地下跑的他们也精心保护。
 
石岗军营原来有一座英军的养犬场。英军撤离后,留下了100多条狗在军营内外四处流浪。驻港部队进驻后,这群狗有的摇着尾巴讨好新主人,有的则乱咬人,十分讨厌。这里的官兵依照保护动物的规定,想方设法将"流浪狗"一条一条地收容,喂水喂饭,并找来兽医给病狗打针疗伤,没几天,所有的狗与官兵们都处得如朋友般亲昵。
 
 
胭脂色的朝霞,像一片火绒升起在石岗军营的上空。把林立的果树与现代化的楼群溶合成一种梦境般的美;满地春天般的绿草,闪烁着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的露珠;透明的野花在草坪上好似朵朵盛开的火焰。
 
从那密密的绿叶的缝里透过点点的金色的彩霞,我们看到房前屋后到处是洒满薄光的果实。循着诱人的香气走去,满眼是芒果、龙眼、石榴等十几种果树。一棵篮球般粗的石榴树,挂满果的树枝伸展到步兵旅政治部办公楼二楼走廊上,过往的人张口即可尝鲜,但刘敏生主任每天都看见它原封不动地挂在树上。
   
太阳刚刚斜到30度的光景,维多利亚港下着雨,却又同时出着太阳。这更给三面环海的昂船洲军营带来了应接不暇的美景。这里是香港政府的自然保护区。眼前玻璃式的水面上,许多玩具似的汽船来往穿梭;对岸是中环连绵群山式的建筑群;背后是灌木与丛林覆盖的纵横小山。那片葱郁茂盛的墨绿中,栖息着十几种鸟类。有一只从天津飞来的鸽子,长途跋涉折伤了脚,海军战士用手轻轻托着给它治伤,喂食,洗澡,直到伤愈后才将它放飞。
                    
  "五星哨兵"
         
香港传媒曾组成一个"暗访团",参考宾馆星级标准给驻港部队各营门哨兵打分,结果绝大多数营门得到的评估是"五星",故香港市民把驻港部队的哨兵称之为"五星哨兵"。
 
 "五星哨兵"这个称谓,对于在营门执勤的驻港部队官兵来说,实是实至名归。我们在各个营房都听到不少有关哨兵的感人故事。
 
战士欧阳资学站上了他进入香港的第一班岗,中国军人笔挺的立姿引来了许多记者轮番拍照、摄像。
 
开始他很自豪,立姿依然笔挺。不久,欧阳资学感觉有东西沿着裤管往上爬。他明白,大雨刚把许多枯树枝冲到大门附近,肯定是蚂蚁。假如挪动一下位置,或跺跺脚,都会好一些。但面对镜头,他想,他正直接向香港人展示部队威武文明之师的形象,动不得!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然而蚂蚁还继续在爬,而且越来越多......突然,他开始感到大腿有阵阵刺痛,腿上的肌肉在跳动,那是蚂蚁在一口一口咬。
 
欧阳资学依然纹丝不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只是脸庞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那蚂蚁也真会作弄人,竟然穿过内衣,沿着颈脖,直爬到欧阳资学脸上。一只,两只,三只......欧阳还是岿然不动。"蚂蚁!"一个记者惊呼起来,"看哨兵脸上的蚂蚁!"记者们轰动了,折服了,照相机、摄像机响个不停。
 
欧阳资学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交班。50分钟里硬是动也不动。待回到更衣室换下湿透汗水的军服,大腿已经大片红肿,腹、胸、脖、脸还起了六七个疙瘩。
 
赤柱营区属于开放性营区,有两路双层巴士到门口,香港市民经常进出营门,8月2日我们到赤柱营区采访,看到执勤哨兵多次对进出营门的巴士检查时,首先是敬礼,然后上车、验证、放行,说话和气,举止文明。许多市民上前跟身旁便装的记者攀谈起来,都说这里的哨兵是"湿水的棉花——没得弹(谈)。"
 
驻香港部队的哨兵,在执勤这个"窗口"展示了我军威武文明的形象,赢得了香港市民的赞誉和信赖,他们无愧于"五星哨兵"称号。
 
8月1日上午9时左右,香港利海国际船务公司总经理兼董事长王先生,迎接刚从美国归来的太太、女儿返回公司,途经石岗北营门口时,王总不经意地朝门内挥了挥手,哨兵韦永刚见状,微微一笑。王总看见后,立即吩咐司机掉转车头,停在营门边。王总祖籍在大连,来香港定居快30年了,以往路过北营门口时,英军哨兵很傲慢,对过往华人从来不屑一顾。  
 
 "还是咱们自己的军队亲啊!"
 
哨兵这微笑,把王总的心打动了。
 
王总下车后,仔细打量了哨兵小韦。
 
 "先生,请问你有什么事?"
 
 "没有别的,只是想看看你,对了,能不能跟你合个影?"
 
 "对不起,合影不行,但可以我们哨兵执勤为背景照相。"
 
王总听后,顿时有种亲切感,高兴地与家人照了张"全家福"。
 
返回公司后,王总高兴地提及此事,旁人当即建议他今天是解放军进港后的第一个建军节,赠送果篮慰问驻港部队合情合理。于是,王总精心挑选了一只装有价值5000元世界名贵水果的果篮,与人专程送到营门口。
 
王总一行4人卸下果篮后,请接待室的值班排长李皓收下。李排长反复解释不能收受群众礼物的理由,可王总再三恳求对方非收下不可。最后,双方来了"折中",李排长同意收下印有"谨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石岗军营全体官兵致以节日问候"中英文字样的精致贺卡,仍原封不动地退回水果。
 
广州军区副政委王同琢中将、政治部主任张国初中将对笔者组织采写的香港部队进港后这组报道的批示。
 
笔者直接领导,文才飞扬、胸怀宽厚的“将军诗人”,时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姚成友少将在批示中称这组报道“生动实在有新意“。
 
文 | 吴东峰  刘笑伟  廖凤庭  雷鸣剑   
编校 | 杨  梅
图 | 吴东峰私人收藏   部分来自于网络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