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第一条就是“割让香港”。是时,有着出色军事天赋的伟大革命家恩格斯曾为此而惋惜过,他在《英人对华新远征》中指出:“如果英军到处都受到中国军人的英勇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军人终于迎来了它值得荣耀的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已经顺利完成组建,1996年1月28日首次向香港各界“亮相”,向祖国人民“亮相”。
 
1997年7月1日,这支从井冈山深处走来的人民军队,将进驻被称为英国女王皇冠上的“明珠”——香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前仆后继苦苦追寻的梦想,终于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里变成了现实。    
 
经过一个世纪的民族奋斗,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才荣膺了“香港驻军”的殊荣,从而把香港回归的历史刻写进了自己的辉煌历程。
 
香港驻军的国旗杆是19.9771米
 
走进深圳驻香港部队军营,迎面就是一栋九层楼高的乳白色建筑群,这座由三个模块组成的办公大楼庄严威武,气势恢宏,代表了陆海空三军。位于顶层的那块巨大的圆形玻璃,像一只深蓝色的眼睛,机警地注视着远方。
 
在我军历史上,驻香港部队是第一支由陆海空三军编成的合成军。
 
在驻香港部队的办公大楼前面,高高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旗杆正好是19.9771米,它象征着我国将在1997年7月1日,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
 
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三军仪仗队将簇拥着这面五星红旗,走向香港,走进结束一个民族屈辱历史的伟大时刻。
 
驻香港部队三军仪仗队,队员身高都在1.72米以上,人人身材魁梧,个个英姿勃发。他们的精彩表演给所有的参观者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旗手周旭峰是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一员,多次参加迎送外国元首的重大礼仪活动和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他被选送到驻港部队仪仗队担任旗手后,深深感到使命重如泰山。他说:“我只有一个心愿:让国旗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升起在香港上空,我们一定要以最严整的军容军姿展现在香港同胞面前。”
 
为了练出严整的军容军姿,驻港部队仪仗队队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练站姿,他们在烈日爆晒下的操场,一站就是几小时;练正步,他们在操场上划出步幅线,每步75厘米,每分钟步速100步到116步,一口气踢上1000步;练持枪,手掌、手心都拍出了厚厚的茧花。据说当兵三年,仪仗队的每个战士光踢正步走过的路就达5000公里。
 
有一次,当拳术团体表演操开始时,老天爷下起了大雨。雨水淌满了场地,画线定点用的白石灰溶进了水里。战士马沿华在做扑倒动作时,地面上的石灰水溅进了双眼。马尚华的眼睛火辣辣的,看不清视线。他咬紧牙关,闭着眼睛,靠着平时练就的基本功,凭感觉做完了15套动作,直到退场时,他才倒在了草坪上。随即,马尚华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当有人问他是怎么想的时,这位意志坚强的战士说:“将来我们到香港,一个人动作出差错,就会影响军队的整体形象,甚至会影响整个中国的形象。”
 
 
1994年的一个夏天,暴雨如注。
 
三军仪仗队官兵在大雨中昂首挺立,纹丝不动,迎接一位将军检阅。
 
这位将军以治军严明而著称,而此刻站在检阅台上的他眼中却闪出了满意的神情:尽管官兵已经在雨中等候了许久,但仍然如同一组群雕,任凭风吹雨打。
 
雨越下越大,地下的水流成了小河,官兵们身上的衣服全被淋透了。但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表演并没有因大雨而停止:阅兵式、迎宾礼、刺杀团体操……尤其是侦察兵基本功表演,200多官兵的动作如同一人,在雨水中腾跃,在泥泞里滚打,没有一个人犹豫,没有一个人敷衍。
 
将军激动地推开秘书的雨伞,走进暴雨中,向官兵们致意。向来挑剔的将军甩下了一句令香港驻军官兵值得一辈子骄傲的话:“我看不亚于国家仪仗队水平!”
 
陆军榕  海军榕  空军榕
 
12年前,深圳南部海边出土了一块古砖。古砖的正面是一个人头的浮雕。头像上端绘着带镞的箭,箭头向上,几乎要冲出画面。经考古学家鉴定,这块汉代砖雕,描绘的是中国南海海域一位古代卫士的形象。
 
这块古砖的发现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军人就巡护着祖国的南海海疆,但到了近代他们却不得不面对国门残缺的屈辱现实。
 
那是香港驻军组建初期的一个不寻常的常委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处置营区规划内的3棵古榕?
 
这是3棵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榕。古榕正巧占据了营区规划中办公大楼的部分位置,有关部门建议把它们锯掉,办公大楼可以盖得更气派。
 
常委们讨论认真而热烈。他们从3棵古榕谈到自《中英南京条约》签署后,清朝政府割让香港的历史。政委熊自仁的意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宁可将办公大楼的位置改变,也要保留住这3棵古榕,保留住一段中国近代史落后挨打的见证。一个能够正视痛苦记忆的民族,才是真正有希望的民族。”
 
于是,香港驻军办公大楼的楼址向前移动了50米,三棵虬枝盘错,历尽沧桑的百年古榕被精心保护下来。
 
于是,香港驻军官兵给这三棵古榕取了三个别致的名字——“陆军榕”“海军榕”和“空军榕”。因为驻香港部队是中国军队中唯一编有陆海空三军的一支劲旅。
 
一百多名将军从这里走出
    
历史将铭记这个光荣的日子。
 
这一天,香港驻军在深圳某地召开成立大会。身穿上将服的广州军区司令员李希林代表中央军委,把香港驻军军旗授予香港驻军司令员刘镇武少将。
 
刘镇武庄重地接过军旗,用戴着白手套的双手把它向空中一挥。这面以三分之二红色、三分之一绿色为底色的新式军旗便在晨光微风中高高飘扬。
 
此刻,军号奏起了解放军进行曲,香港驻军全体官兵举右手向军旗敬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一支部队诞生了。
 
在著名的三湾改编时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红一团”,现在成了驻香港部队陆军的主体。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战,红一团屡建奇功,威震敌胆,被誉为“钢铁红一团”。
 
1935年5月,红军在长征中到达四川石棉境内的大渡河,国民党军队在河对岸重兵阻击。红一团二连在团长杨得志的指挥下,17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强行渡河,为红军继续前进打开了通道。1941年秋,红一团七连六班马宝玉等五名战士在狼牙山依托险要地形,与数千名日寇周旋,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砸碎枪支,英勇跳崖。在著名的黄土岭围歼战中红一团炮连击毙了日寇所谓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被誉为“抗日功臣炮连”。
 
红一团还为共和国孕育出了罗荣恒、粟裕、谭政、宋任穷、杨得志等100多位将帅。它是我军出将帅最多的一个团队。
 
和红一团一样,驻香港部队海军某部也是一支具有辉煌历史的部队。1950年5月25日,该部队“先锋一号艇”奉命参加解放万山群岛的战斗,面对国民党第三舰队30余艘炮艇的绝对优势,刚组建不久的年轻海军官兵,机智勇敢,近战歼敌,创造了我人民海军战史上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电令嘉奖。1965年的“八六”海战,他们再次创造了辉煌战绩,涌现出“海上英雄艇”和战斗英雄麦贤得等海军著名英模。
 
尽管驻香港部队航空兵团前身历史并不久远,但它为保卫祖国领空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支空军部队不但参加过西沙群岛保卫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和收复“两山”之战等重大军事行动,并多次完成保障导弹、卫星军事科研任务的飞行任务。他们还担负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机、值班飞机任务。这支部队还参加过抢险救灾任务,尤其在1975年营口地震、1976年内蒙古锡林浩特雪灾和大兴安岭火灾的抢险救灾斗争中他们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1986年和1991年两次赴孟加拉国承担援外救灾任务,受到该国总统的表彰,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倒计时钟”迎面高挂
    
在香港驻军办公大楼前厅正面墙壁上,悬挂着一面黑底红字的大屏幕“香港回归倒计时钟”,上面显示着:
 
中国政府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倒计时
距1997年7月1日
XXX天         XXXXXXXX秒
 
在香港驻军采访,记者不但看到每一个单位的值班室里都挂着“倒计时钟”,而且每一个干部也都有一个“倒计时表”。
 
当1995年北京天安门广场挂起“香港回归倒计时钟”时,大多数人对它的理解或许是象征意义大于时间意义,而对于香港驻军,“倒计时钟”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时间含义。他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以距1997年7月1日XXX天XXXXXXXX秒来安排的。
 
“倒计时”带来的紧迫感令官兵工作和训练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的口号是:
 
“只争朝夕,不辱使命”;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雨天当晴天,黑天当白天,一天当两天”;
 
 ……
 
去年12月,广州军区考核组对香港驻军10个兵种101项次课目进行了全面的考核,考核结果是85项次优秀,15项次良好,1次及格率100%,优秀率84.2%,优良率99%。
 
香港驻军组建还不到三年,这支部队已经初步成为各方面过硬的一流部队。今年1月28日,驻香港部队向外界公开“亮相”:国内一流的装备,全军一流的人才,优秀的军事素质,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军民关系,赢得了一片叫好声。一位老将军看了他们的军事表演后,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部队能训练得这么好,真没想到!”
 
 
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士兵名字叫黄自机。他的祖父黄乃兴是香港尖沙嘴一家海鲜楼老板,父亲黄坤是广东南海一家三资企业老板。也许由于家庭与香港的血缘、经济联系,黄自机在香港驻军服役充满着更强烈的责任感。去年年初,黄自机的父亲不幸染上绝症。部队训练正在紧张阶段,尽管从军营到家乡乘汽车只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黄自机仍然没有向领导暴露这个秘密。直到10月份家里把第三封电报拍给连队干部,黄自机才请假赶回家看望父亲。黄自机赶回家时,父亲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黄自机对记者说:“我爷爷是日军侵占中国时逃到香港的,他在香港酒楼的地点又是英军登陆的尖沙嘴。他等待香港回归等了一辈子,我们不抓紧时间做好准备工作行吗!”
 
“只见红旗飘,不见人影动”
 
当地的一位村民对记者说:“在驻香港部队大门前只见红旗飘,不见人影动。站岗的哨兵远远看去就像一尊铜像!”
 
当地老百姓对这支部队的反映十分好。他们说:一是这个部队的官兵外出很少;二就是有,一看就能认出来,他们不仅普遍身材高,长得靓,而且讲文明守纪律,是名副其实的一流军人。
 
去年年底,香港驻军政治部对驻军附近9个区镇、28个村、88间厂、56家小店进行了群众工作情况调查,没有发现严重违反群众纪律的情况。
 
步兵旅大门前有一个“腾飞”饭店,老板告诉记者,开业一个月来没有看到一个军人来吃饭。他奇怪地问:“他们是不是开拔了?”一位退休干部说:“按照香港驻军这样严明的纪律要求部队,我们的军队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能恢复到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深圳市的一位干部认为,如果深圳的其他驻军、武警部队都像香港部队这样管理,军人在社会上的形象就会更好!
 
我们在采访中听说了这么一件事。
 
去年10月4日,香港驻军仪仗队队长王小鹏的父母坐飞机到深圳看望儿子。第一天很晚了,父母才见到儿子,他们对儿子说:“我们来没别的事,就是想看看你。我们知道部队工作很忙。打今后你每天陪我们吃三餐饭就行了。”王小鹏说:“不行啊,我们现在封闭式管理,外出要请假的,更不准在外面吃饭。”
 
两位老人住了几天,不但没见儿子来陪自己吃饭,而且连影子也见不到。两位老人不死心,干脆在军营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一套家具,等着和儿子团聚。
 
一个星期天,王小鹏果然来到父母身边。
 
父母喜出望外,但一听说只能陪父母一个小时,便皱起眉头。
 
父亲说:“你不能陪父母吃饭,每个星期天陪父母出去玩玩总行吧。”
 
儿子还是那句话:“部队实行封闭式管理,请一次假外出只准一个小时。每个星期天,全连100多号人只有两张准假证。我能要到吗?”
 
一个月的时间,两位老人花了上万元钱,只和儿子见了四次面,每次都没有超出一个小时。他们临走时感慨地说:“这个部队太铁了!”
 
文 | 吴东峰     编校 | 杨  梅
图 | 吴东峰私人收藏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