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章节导读:
◆ 他用夹板夹着左臂打了10年仗
◆ 奇特的战争悟性
◆ 东总三调“攻坚老虎”
◆ 残酷而壮烈的爆破画面
◆ 林彪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
◆ 我军唯一的短臂将军
 
 
林彪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
 
对于林彪来讲,在东北战场上最遗憾的一场战斗就是四平攻坚战。我1纵和7纵奉命围攻四平,经十二昼夜空前恶战,逐屋争夺,终于啃下了半个四平城。而最终因敌南北援军将至,而不得不停止进攻。结果,此役我军付出了13000人的伤亡代价,被迫放弃即将到手的四平城。
 
林彪不愧为林彪。当他在检讨四平攻坚战的经验教训时,及时想到了一个对今后战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四平攻坚战的失利,除了对敌人实力估计不足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部队善于野战而缺乏攻坚经验。
 
龙书金将军说,打过四平后,林彪在哈尔滨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专门研究城市攻坚问题。
 
提起林彪,笔者眼前似乎出现了倒挂着两道又浓又黑的眉毛,说起话来阴阳怪气的“林贼”形象。而龙书金那时的印象是另一种感觉“林彪两道眉毛很浓,穿一套旧军装。会议休息时,他问我,打四平,你们一个营打一条街是怎么打的?我说,一个班分成几部分,先打一个手榴弹,爆破队就乘着手榴弹的烟幕,冲上去爆破。爆破成功后,突击组再上去......”
 
 
林彪问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
 
“会议总结时林彪讲话。”龙书金说:“想不到我们的打法被林彪总结成有名的‘四组一队’。”
 
什么叫“四组一队”呢?龙书金将军引用林彪那次讲话说:“四组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运输组和预备队......提出四组一队主要是提醒大家:突击连队要分工,小组互相掩护,互相配合,至于实际运用,应根据具体目标。同志们提出三个组、五个组,也有将机枪组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战斗班的,我想今后也可能不一样的。”
 
由此,17师在四平攻坚战中的经验引起了整个东北部队的重视——“攻坚老虎”跃然而出了。
 
“四组一队”的经验后来在东北部队普遍推广,为我军城市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还有一个营打一条街的经验。过去我军攻坚,都是一个团打一条街,伤亡大,收效小。龙书金将军打四平的体会,城市攻坚,楼房林立,街巷纵横,我们的兵力展不开,敌人的兵力也展不开。组织的好,一营的兵力打一条街足够了。
 
 
龙书金将军说,林彪提出的研究城市攻坚问题,确实抓住了我军在东北战场战略转变时期克敌致胜的要害问题。1947年5月,初步掌握了主动权的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转入了对国民党的战略反攻。四平攻坚战就是战略反攻的第一仗。这一仗暴露了我军先天性的弱点,缺乏攻坚能力,尤其是大城市攻坚。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八路军,到解放军,一直是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运动战中与敌人较量。而现在,共产党人军队发展了,强大了,开始反攻了,可以凭实力和对手争斗了。因此攻坚方面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
 
林彪在制定战略反攻的方针同时,没有忽略战术手段的变化问题。
 
林彪及时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并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克服这一弱点。
 
这是林彪的过人之处。
 
龙书金将军继续谈林彪的印象:“林彪这个人我比较熟悉,红军时经常在一起。他这个人平时话不多,比较严肃。他不像彭德怀,一有空就下部队,到团、营、连到处跑。他不,呆在机关看书,想问题。作报告时有一个特点,红军战士都知道。开始声音很小,像蚊子哼哼。站在最后面的人一点也听不见。于是,大家竖起耳朵,集中注意力听。而这时他的声音慢慢地放大,越来越大,声音放到最大时,他的报告就结束了。”
 
我军唯一的短臂将军
 
建国后的一个冬天,武汉总医院外科手术室。
 
龙书金将军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左手手臂伸直作握拳状。一位戴着蓝色手术帽、白色口罩的中年医生轻轻地解开缠绕在他左臂上的绷带,嘴里连连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映入人们眼帘的一段手臂像干枯了的丝瓜,上面有一块像花生那么大的疤痕。
 
这是一次只有百分之五十把握的外科手术。手术过程就是把骨折部位割开,用一根钢条把两根断骨接上,再用四颗螺丝钉固定住。备皮、消毒、麻醉、开刀,鲜红的血在向下流淌,粉红的肌肉翻转着,白色的骨头露了出来......
 
 
“什么子弹?那么历害,把骨头都打断了。”
 
“日本鬼子的三八大盖。”
 
“多长时间了?”
 
“十多年了。”
 
“为什么不早接?”
 
“......”
 
为什么?为什么?
 
龙书金将军没有回答医生的问题。他笑了笑说:“到了南方,天气热。里面很痒,我就把夹板拿掉,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晚了,是晚了。
 
手术后,龙书金将军住了一月的医院。手上打上石膏,里面很痒,他就在石膏上挖个洞,搞根棍子伸进去抓痒。好舒服啊!一个月后,当医生把手臂上的石膏弄下来时,他清楚地感觉到里面“咚”的一声,骨头又断了。
 
医生说,太晚了,里面的骨头已经锈了,就像铁锈了一样,没有再生能力了。
 
手术失败了。医生要再开一刀,把里面的钢条和螺丝钉取出来,龙书金将军说:“算了,又要割一刀,太遭罪了。”
 
就这样,那条4寸长的钢条和4个螺丝钉一直在他手臂内生存了40个春秋。
 
龙书金将军对我说:“你摸摸看,还能够摸得出来呐。”  
 
我用手小心翼翼地用手去摸,心中却颤抖着。
 
我想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众多将领中,有一批名闻遐迩的断臂、独腿等残疾将军,他们是:
 
上将贺炳炎,1935年,与国民党部队作战中失去右臂;
 
上将彭绍辉,1932年,在反“围剿”中,失去左臂;
 
中将余秋里,1936年3月,在长征途中失去右臂;
 
中将晏福生,1936年的长征途中,失去右臂;
 
少将左齐,1938年,在伏击日军的一次战斗中失去右臂;
 
少将苏鲁,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失去左臂;
 
少将陈波,1940年,在抗日战争中失去右臂;
 
少将彭云清,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失去右臂;
 
少将童炎生,1944年,在抗日战争中失去右臂;
 
......
 
然而,这里却没有“龙书金”的名字。
 
但龙书金将军的左手手臂确确实实是断的。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绝无仅有的断臂兼短臂将军。
 
 
(本文刊于1995年10月成都出版社出版的《东野名将》,吴东峰原创作品,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本公众号出处)
 
| 文:吴东峰     编校:杨嘉敏
 
 
作者简介:
吴东峰,兵头将尾一大校。大校者,大笑也。笑看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震、许世友、陈士榘、陈锡联、张爱萍、王平、张震、李德生、刘华清、尤太忠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有《开国将军轶事》《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开国战将》《东野名将》《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开国战将经典史记”。
 
话题:



0

推荐

吴东峰

吴东峰

16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军旅作家。曾面对面采访过肖克、王平、陈士榘、陈锡联等二百余名开国将军,著作有《寻访开国战将》《长征,细节决定历史》《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毛泽东麾下的将星》等,共计一百多万字,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吳东峰军事书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