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华——将门虎子今何在?(四)

1985年2月23日,解放军报刊登江永红在老山前线采访杨少华的报道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的《理想与青春》、《血染的风采》都刊登了杨少华的事迹
他们,已经牺牲的和没有牺牲的,都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倒下去了
当杨少华在李海欣高地上默默流泪的时候,在遥远的后方,他的父亲正在为儿子的下落不明而担忧焦急。他手里捏...
1985年2月23日,解放军报刊登江永红在老山前线采访杨少华的报道
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的《理想与青春》、《血染的风采》都刊登了杨少华的事迹
他们,已经牺牲的和没有牺牲的,都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倒下去了
当杨少华在李海欣高地上默默流泪的时候,在遥远的后方,他的父亲正在为儿子的下落不明而担忧焦急。他手里捏...
杨少华(后排中)受到了胡锦涛、李克强、王兆国、周文元、刘延东等领导的接见并合影
他们面临的是真正的战争,不是战争过后宣传的那种战争。
死亡,不仅仅为了名义
一月十四日凌晨五时,杨少华被一阵炮声震醒。
黑暗中,各种不同口径的炮弹如疾风暴雨向李海欣高地倾泻而下。数以百计的炮弹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横穿夜空,落入这个只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小山丘。炮弹爆炸的烟...
杨少华与原一军军长、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上将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在前线,职务的称呼被兄弟的称呼代替了。
他们登上了“生死线的始终点”——李海欣高地
杨少华伸手抓起一把土。乖乖!热呼呼的,巴掌里竟捏着五块弹片。
这是一九八五年一月九日凌晨,李海欣高地冒着激战后尚未散尽的热气,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当杨少华出名后,北京市十七岁的女学生郦丹在给他的信中曾写道...
(原标题:寻找,不是用眼睛)
1985年5月6日上海《文汇报》刊登吴东峰采写的报道《将门虎子》
《芳华》背后是最真实最残酷的战场
一位军长之子在老山前线的精神炼狱
尘封三十三年后的寻找
本文刊登于1985年11期南京《青春》头条号,曾获江苏“长城杯”首届报告文学奖,并在当时《文汇报》、《南京日报》等十余家报刊转载、连载,影响颇大。今日再刊,与朋友们一起回顾那即将...
安哥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会拍出这么多极为普通而又极具时代意义的照片?
他是怎么想到要拍这些照片的?
这些照片究竟是怎么拍出来的?
是时代赋予的机遇还是人生经历的必然?
一位普通的摄影者为什么会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
▲吴东峰与安哥的合影
关于安哥
本名:彭振戈,笔名:安哥,祖籍:广东揭西。
摄影记者,策展人...